习近平踏访河西走廊:即从京城赴边城,便下肃州向甘州

2019-08-21信息快讯网

习近平踏访河西走廊:即从京城赴边城,便下肃州向甘州-信息快讯网

西汉时期,敦煌是河西四郡最西端。明清以降,嘉峪关是万里长城最西端。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甘肃之行,首先造访的是这两座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名重一时的边城。在莫高窟前、关城之上,总书记思接千载、纵论古今。随后,他沿河西走廊自西向东,由昔称肃州的酒泉,来到曾以甘州为名的张掖,一天之内辗转该市三处地点考察调研:凭吊血洒河西的西路军英魂,探访国际友人艾黎创办的边陲名校,登临史上最“牛”的山丹马场。最高领导人在祁连山下、古丝路上,穿越一条历史与时代交织、梦想与现实激荡的长廊。

习近平踏访河西走廊:即从京城赴边城,便下肃州向甘州-信息快讯网

△习近平总书记甘肃之行第二天考察路线

1巍巍关城,习近平登临万里长城最西端

习近平踏访河西走廊:即从京城赴边城,便下肃州向甘州-信息快讯网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嘉峪关关城。嘉峪关正值旅游旺季。从视频中可以看到,总书记与正在这里游览的游客热情交流。

河西走廊,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嘉峪关曾阅尽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激烈碰撞,也曾见证中华民族与西方世界经由古丝绸之路的交融汇通。张骞出使西域,霍去病攻伐匈奴,玄奘西天取经,马可·波罗探险东方,都在这里留下历史的足印。8月20日一早,习近平登上嘉峪关关城。

习近平踏访河西走廊:即从京城赴边城,便下肃州向甘州-信息快讯网

△嘉峪关坐东向西,由外城、内城、瓮城、罗城、城壕以及南北两翼城墙组成,构成了城内有城、城外有墙、墙外有壕、层层设防的古代军事防御体系。(央视记者王鹏 张吉瑞拍摄)

习近平踏访河西走廊:即从京城赴边城,便下肃州向甘州-信息快讯网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这里是河西走廊的最狭窄处。南依祁连山,北凭黑山。两山之间,只有约15公里,因此嘉峪关被称作“河西第一隘口”。1987年,嘉峪关和敦煌莫高窟等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地名录》。(央视记者段德文拍摄)

习近平踏访河西走廊:即从京城赴边城,便下肃州向甘州-信息快讯网

△嘉峪关内城有东西两门:东为光化门,意为紫气东升,光华普照;西为柔远门,意为以怀柔而致远,安定西陲。(央视记者段德文拍摄)

嘉峪关曾是丝绸之路的海关、中西往来的国门。人们出入嘉峪关必须持有相当于现在护照的“关照”。“请多关照”一词就源于此。如今,“关照”已经被“护照”取代。往来的游人只能以这种“情景再现”的方式体会百年前走出国门的感觉了。

习近平踏访河西走廊:即从京城赴边城,便下肃州向甘州-信息快讯网

习近平踏访河西走廊:即从京城赴边城,便下肃州向甘州-信息快讯网

习近平踏访河西走廊:即从京城赴边城,便下肃州向甘州-信息快讯网

△游客可以用这种方式体验“出嘉峪关”。(央视记者申勇 石伟明拍摄)

2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登上城楼察看关城整体面貌,听取河西走廊长城、关隘历史文化情况介绍。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是我国现存体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文化遗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对长城保护作出重要指示。

你知道吗?甘肃境内现存长城总长度3654千米,占全国长城总长度的近五分之一,居全国第二,其中明长城1738千米,居全国之首。战国秦、汉、明三代长城的西端起点均在甘肃境内。今年7月1日起,《甘肃省长城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这是全国有长城的15个省区市当中首个出台的省级专项法规。

习近平踏访河西走廊:即从京城赴边城,便下肃州向甘州-信息快讯网

△汉长城,亦称“河西汉塞”,是随着汉武帝开发河西、设置河西四郡而分段修筑的,分布在河西5市15个县,总长1507千米,以玉门关遗址和敦煌汉长城为突出代表。

习近平踏访河西走廊:即从京城赴边城,便下肃州向甘州-信息快讯网

△明长城遗址。(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习近平踏访河西走廊:即从京城赴边城,便下肃州向甘州-信息快讯网

△嘉峪关楼。(央视记者李辉拍摄)

作为“天下第一雄关”的嘉峪关,在历史上并无郡县设置,它因1958年国家“一五”重点项目——酒泉钢铁公司的建设而设市,原隶属酒泉,1971年从酒泉分离,成为省辖市。这下明白了吧?“酒钢”不在酒泉,而在嘉峪关。

站在嘉峪关关城上,不仅可以望见白雪皑皑的祁连山,望见明长城遗址,还可以望见酒钢粗犷的工业园区,望见戈壁滩上整齐列队的西电东输电网,历史的连环画一页页翻开。

习近平踏访河西走廊:即从京城赴边城,便下肃州向甘州-信息快讯网

习近平踏访河西走廊:即从京城赴边城,便下肃州向甘州-信息快讯网

△在关城上远眺祁连山和酒钢。(央视记者沈忱拍摄)

习近平踏访河西走廊:即从京城赴边城,便下肃州向甘州-信息快讯网

△关城外一座座高压电塔像在戈壁滩上驻守的士兵。(央视记者段德文拍摄)

2 烈烈忠魂,总书记缅怀这群不能被忘却的人

习近平踏访河西走廊:即从京城赴边城,便下肃州向甘州-信息快讯网

△习近平向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革命先烈敬献花篮。

沿河西走廊向东,历时两小时,习近平来到位于张掖市高台县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习近平踏访河西走廊:即从京城赴边城,便下肃州向甘州-信息快讯网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碑,高29.37米。碑身正面上方镌刻党徽。党徽下方为红西路军第三十军政委、原国家主席李先念1987年题词:“红军西路军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央视记者许永松拍摄)

习近平踏访河西走廊:即从京城赴边城,便下肃州向甘州-信息快讯网

△习近平向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碑敬献的花篮。(央视记者许永松拍摄)

这是今年以来习近平第二次为一座红军纪念碑敬献花篮。上一次是在江西于都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而这一座纪念碑铭刻的是长征胜利会师后一段悲壮的历史。1936年10月下旬,红四方面军一部奉中革军委命令,西渡黄河准备执行宁夏战役计划。11月11日,渡河部队根据中央决定称西路军。深入河西走廊的西路军将士,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英勇奋战四个月,歼敌两万余人,但终因寡不敌众,于1937年3月惨烈失败。

习近平踏访河西走廊:即从京城赴边城,便下肃州向甘州-信息快讯网

△阵亡烈士公墓掩埋着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等3000多名革命先烈的忠骨。(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当天,习近平总书记瞻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碑和阵亡烈士公墓,并参观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习近平踏访河西走廊:即从京城赴边城,便下肃州向甘州-信息快讯网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建于1957年。(国广记者吴倩拍摄)

习近平踏访河西走廊:即从京城赴边城,便下肃州向甘州-信息快讯网

习近平踏访河西走廊:即从京城赴边城,便下肃州向甘州-信息快讯网

△红五军军长董振堂和红五军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的塑像。他们在1937年1月与国民党军队在高台经过九天八夜的血战后牺牲,董振堂牺牲时42岁,杨克明牺牲时32岁。塑像旁的照片记录下高台血战的惨烈。(央视记者段德文拍摄)

习近平踏访河西走廊:即从京城赴边城,便下肃州向甘州-信息快讯网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碑前的“血战高台”群雕,创作于1995年。正面就是以红五军军长董振堂为原型所创作的红军指挥员形象。(央视记者段德文拍摄)

西路军21800多人,有7000多人战死沙场,9200多人被俘,其中5600多人惨遭杀害。在牺牲的12000多人中,留下姓名的仅仅只有墙壁上镌刻的200多位,其余全是无名烈士。

习近平踏访河西走廊:即从京城赴边城,便下肃州向甘州-信息快讯网

△纪念馆英烈厅的墙壁上镌刻着西路军部分牺牲烈士姓名。(央视记者段德文拍摄)

就在这次赴甘肃考察之前,习近平刚刚对“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作出了重要指示。指示中的这一段话,或许有助于我们读懂他此行的用意之一:希望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习近平踏访河西走廊:即从京城赴边城,便下肃州向甘州-信息快讯网

习近平踏访河西走廊:即从京城赴边城,便下肃州向甘州-信息快讯网

习近平踏访河西走廊:即从京城赴边城,便下肃州向甘州-信息快讯网

△高台,一座英雄的城市。总书记离开高台县城时,闻讯而来的百姓在沿途热情相送。(央视记者李铮、史伟拍摄)

3一个人、一所学校,吸引总书记的目光

习近平踏访河西走廊:即从京城赴边城,便下肃州向甘州-信息快讯网

△习近平考察山丹培黎学校和山丹马场

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张掖市山丹县。在县城,他考察了一座有故事、有渊源的学校——山丹培黎学校。

习近平踏访河西走廊:即从京城赴边城,便下肃州向甘州-信息快讯网

△甘肃省山丹培黎学校。(央视记者马凌峰、陶鹏飞、李浩男拍摄)

谈到山丹培黎学校,就不能不提一个人——路易?艾黎。艾黎(1897-1987)是新西兰人,1927年,他首次来到中国,就再也舍不得离开。1987年,在中国工作生活60年的艾黎在北京去世。邓小平为他题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永垂不朽。”2009年,他被评为中国的十大国际友人之一。

习近平踏访河西走廊:即从京城赴边城,便下肃州向甘州-信息快讯网

△路易?艾黎

1942年,艾黎在陕西凤县双石铺创办了培黎工艺学校。他取名“培黎”的寓意之一,是为中国的黎明培育新人。1944年,培黎学校迁到了边陲小城——甘肃山丹。在这里,艾黎探索发展“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新型教育,为中国培养技术人才。

习近平踏访河西走廊:即从京城赴边城,便下肃州向甘州-信息快讯网

△座落在校园的这座雕像,艾黎(右)怀里依偎着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左手撑着头似乎在思考,右手指在艾黎手心写着什么,形象地寓意了艾黎倡导的“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教育理念。

1953年,培黎工艺学校迁至兰州,更名为兰州培黎石油学校,也就是今天的兰州城市学院。1985年,在艾黎提议下,山丹培黎学校恢复重建。

习近平踏访河西走廊:即从京城赴边城,便下肃州向甘州-信息快讯网

△这是坐落于山丹培黎学校的艾黎故居,1989年10月建成。(央视记者章猛拍摄)

习近平踏访河西走廊:即从京城赴边城,便下肃州向甘州-信息快讯网

△这是艾黎用过的打字机和照相机。(央视记者王鹏飞拍摄)

山丹培黎学校现有教职工2000多人,开设机电技术应用、现代农艺等专业12个,建有电子电工、汽修等专业实验室和实训操作车间45个,为甘肃乃至全国培养了近2万名实用技术人才。2006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在山丹培黎学校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实地了解当地职业教育培训等情况。

习近平踏访河西走廊:即从京城赴边城,便下肃州向甘州-信息快讯网

△山丹培黎学校学生正在加工皮带轮。(央视记者关舟拍摄)

在山丹、在兰州、在北京,培黎学校开枝散叶。1984年,艾黎担任了北京培黎职业学院首任名誉校长。2017年,是艾黎诞辰12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北京培黎职业学院的回信中说,“艾黎与中国人民风雨同舟,在华工作生活60年,为中国人民和新西兰人民架起了友谊之桥”。在此前的2014年11月,习近平在访问新西兰期间参加招待会时也提到了艾黎。他说,“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先生1927年远赴中国,将毕生献给了中国民族独立和国家建设事业”。

习近平踏访河西走廊:即从京城赴边城,便下肃州向甘州-信息快讯网

△1979年,已经在北京定居多年的艾黎,回到甘肃访问。在一场中文演讲中,艾黎俏皮地炫耀了自己的儿化音,引得现场笑成一片。这个细节,也能看出在中国生活了60年的艾黎,对中国和中国人民,有多么依恋和热爱。(视频来源:中央电视台纪录片《路易·艾黎》)

作为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工合运动重要发起人、培黎学校创始人,艾黎曾经写下这样一首诗,表达他的中国情缘:“中国给了我生活的目的,给了我一项愿意为之奋斗的事业,这事业一年比一年更加丰富,它使我得以置身于前进中的亿万人民的行列,这一切多么意味深远。谁还能想到什么报酬会比我得到的这一切更加美好?”

4一座山、一个马场,牵系总书记的心

山丹马场是习近平总书记20日考察的最后一站。山丹马场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的大马营草原,毗邻甘肃、青海两省,总面积329万亩,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历史最悠久的马场。

习近平踏访河西走廊:即从京城赴边城,便下肃州向甘州-信息快讯网

△马场航拍(央视记者马凌峰、陶鹏飞、李浩男拍摄)

公元前121年,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驱逐匈奴,在这里屯兵牧马,至清朝均为皇家马场。1949年9月,山丹马场由第一野战军接管。2013年7月,作为二级企业由中农发集团直接管理。

习近平踏访河西走廊:即从京城赴边城,便下肃州向甘州-信息快讯网

△这是场史馆展示的当年毛泽东主席要求完整接收山丹军马场的命令。

地域广阔,水草丰茂,是山丹马场最直观的样子。这片引人入胜的境地,是山丹马的家。

习近平踏访河西走廊:即从京城赴边城,便下肃州向甘州-信息快讯网

△策马奔腾,豪情壮阔。(央视记者马凌峰、陶鹏飞、李浩男拍摄)

习近平踏访河西走廊:即从京城赴边城,便下肃州向甘州-信息快讯网

△这个仰视视角,让你深切体会群马疾驰而过的惊险刺激。(央视记者章猛、王鹏飞拍摄)

山丹马,是山丹马场培育出的军马新品种,体形匀称,粗壮结实,雄健彪悍,驮乘兼备,持久力和爬山越野能力较强,1985年获全军科技成果一等奖、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习近平踏访河西走廊:即从京城赴边城,便下肃州向甘州-信息快讯网

习近平踏访河西走廊:即从京城赴边城,便下肃州向甘州-信息快讯网

△山丹马。(央视记者章猛拍摄)

习近平踏访河西走廊:即从京城赴边城,便下肃州向甘州-信息快讯网

△这是“丹马1号”,身高比一般山丹马高15厘米,四肢有力,适合中短距离赛跑。(央视记者陶鹏飞拍摄)

习近平踏访河西走廊:即从京城赴边城,便下肃州向甘州-信息快讯网

△这是“丹马2号”,优势是兼具速度与耐力。(央视记者陶鹏飞拍摄)

山丹马场转型为企业后,主要发展种植业、特色养殖业、高原食品加工业和生态旅游业。悠久传奇的历史、独特的草原风光、大马群及马文化观赏都吸引了大量游人。

习近平踏访河西走廊:即从京城赴边城,便下肃州向甘州-信息快讯网

△牧马人的潇洒时刻。(央视记者王鹏飞 覃思拍摄)

在山丹马场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了解祁连山生态环境修复保护等情况。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祁连山生态破坏问题,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抓紧解决突出问题,抓好环境违法整治,推进祁连山环境保护与修复”。

习近平踏访河西走廊:即从京城赴边城,便下肃州向甘州-信息快讯网

△祁连山。(央视记者杨立峰拍摄)

从嘉峪关到西路军纪念馆,从山丹培黎学校到山丹马场,总书记甘肃之行第二天的安排满满当当。走进河西走廊,宛如走进一条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催人向前,牵系着一个伟大民族的复兴梦想。21日,请和《时政新闻眼》一起继续关注习近平总书记的甘肃之行。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范菁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