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除了我们大中国
还有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
也都是以大米为主要粮食的
位于日本青森县的田舍馆村
是一个有着千年水稻种植历史的村庄
这里的种的水稻可是好看又好吃!
来再放几张静态图给大家感受下
2003年 《蒙娜丽莎》
2007年 《神奈川冲浪里》
2009年 拿破仑
2013年 玛丽莲梦露
这把地都种成了艺术品啊!
五颜六色的稻谷据说是通过杂交和基因工程
获得的新品种
网友表示,能把水稻种成这样
也太厉害了叭
它们还有正式的名字呢
叫做“稻田景观”
今年已经是村子第26年
种植这样的稻田景观了!
可是为什么要这样花功夫“种地”呢?
能填饱肚子不就行了
其实是事出有因的
村子虽然有着千年水稻种植历史
但却只有种植业作为经济收入
再加上人口老龄化严重
村民们的日子都过的并不富裕
1993年为了振兴衰败的村庄
刚上任的村长绞尽脑汁想出了
使用不同品种的水稻来种出图案的计划
希望以此来为村庄带来游客
还可以顺便宣传村子的传统悠久历史呢
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总会很大
成功不会一蹴而就
仅仅是下面这个简单的图案
村民们可是从1993年就开始尝试种植了
经过8次失败,直到2001年
才最终获得的满意图案
2001年
首次获得成功后
就吸引了县中各地的人们前来观看
于是村民们就一致下定决心
要再试试更多的图案
为了村子的繁荣和大家的生活
一起“种”更多作品出来!
当地政府也愿意支持大家
专门分出一块地供大家种植
每块水稻田画布
都大概是长150米宽100米
在这样大的田里种植出图案
其实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一开始仅使用两种颜色的水稻
来种植相对简单的图案
2002年
后来村长请来了专门的设计师
来为这项全村性的活动负责设计工作
于是大家开始尝试复杂的图案
并试着加入更多不同品种的水稻
以此来增加稻田画的色彩
2012年
每年的4月村民们会开会
一起选定今年的稻田画主题
再由设计师用电脑绘制出设计图
设计师对图案的每一部分
都会标注详细的说明
与以往简单的图案不同
越复杂的图案需要考虑的细节也越多
水稻田和设计图都是平面的
为了观赏性,种植时需要考虑人们的视角
每颗水稻的种植位置都是经过测量后
再将设计图进行精确的拉伸变形得到的
在高空中看到的就是有些变形的
站在地面上看就是完美的啦
整个设计的过程
每次都要耗费两个月的时间
接下来就由专家和村民们一起
将不同水稻的种植位置
标记在巨大的水稻田中
然后大家就开始种植水稻啦!
刚开始的几年只有村民们辛苦劳作
后来这项活动越来越出名
许多的志愿者和学生都来到村里参加种植
每年参加的人数都超过了1300人
累计到今年已经超过了30万人!
刚开始种下去的水稻
完全看不出来是个啥
随着时间的推移
图案就会慢慢显现出来了
特别是到了7月份左右
稻谷都在茁壮的成长
村里的天气也是蓝天白云
简直又酷又美啊~
2016年
虽然一开始的作品并没有那么惊艳
但其实村子每年都在挑战更高难度的画
在图案的设计和选择上也是用尽心思
景观是一年比一年好看
2004年
这些是村民为纪念
在青森县出生的版画家
而种植的画家作品
2005年
挑战了更复杂的图案
日本著名的浮世绘版画
这也种的太棒了
2006年
日本的传统神话中的雷神和风神
这次开始使用3种颜色的水稻作画
2007年
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
2008年
日本传统神话中
“七福神”中的两位神明
2009年
在传统元素中又加入国外的艺术
日本武士和拿破仑
2010年
武士道精神代表人物
武藏和源义经
2011年
日本的最古老故事《竹取物语》
由它改编的《辉夜姬物语》
大家看过吗?
这次居然直接挑战用7种颜色的水稻了!
虽然看不太出来7种颜色
但还是好好看啊~
2012年
从这里已经可以看出
经过去年的实验后
作品的颜色越来越丰富了
2013年
凹凸曼!
2014年
2015年,《乱世佳人》
不同颜色的稻谷分毫不差的种植
作品也变得越来越立体生动啦
2016年。哥斯拉!!
有个这个简直就是“方圆百里最酷的村庄”
2017年
2018年,《罗马假日》
手冢治虫的作品
2019年
可以看出村民们
不仅增加了稻田画的数量
还一直在提高作品的质量
无论人物还是背后的景色
都仔细刻画出来了
这些精彩的“稻田景观”
都是村民们多年来
一起创作出的成果啊
他们应该算是优秀的乡间艺术家了!
每年最佳观赏时间是7月到8月
夏天的时间一点点过去
很快就到了稻谷成熟的季节
碧绿的稻田变成了金色的海洋
不同于之前的生机勃勃
稻田又拥有了别样的氛围
那是时间的积淀啊
然后就到了收获的时刻啦
村民有时还会边设计图案边收割
为秋天的稻田再多添一份景致
壮丽的“水稻景观”
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来到村里参观游玩
每年的客流量都达到三十多万
特别是在这收获的季节期间
许多外国游客都跑来体验
乡间收割稻谷的乐趣
品尝第一口香甜的稻米
真是感觉岁月静好呢!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许琦敏
来源:微信公众号“Art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