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以后的鲁迅版画形象

2019-08-31信息快讯网

几代版画家作品中的鲁迅形象(之四)

黄可

2017年08月11日 《学人》


1949年以后的鲁迅版画形象-信息快讯网

《惯于长夜过春时》(黑白木刻版画),伍必端1966年作



三代新兴版画家共同塑造鲁迅形象


    1951年,上海版画家余白墅创作的木刻版画《鲁迅像》,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塑造鲁迅形象的版画之一。画面以严谨细腻的刀法线条,塑造了鲁迅正面头像。此作品中的鲁迅,主要是根据鲁迅先生50岁时所摄的一帧肖像照片创作的,是神态逼肖的难得之作。作者余白墅(1920—),浙江余姚人,定居上海。余白墅1936年开始新兴木刻版画创作,为第二代新兴版画代表画家之一,1939年在浙江宁波组织“木刻研究会”,与版画家荒烟等在江西赣南博物馆举行抗战木刻版画展览,并参与编印木刻与漫画刊物多种。抗战胜利后余白墅于1946年返上海,投身中华全国木协工作,编印《抗战八年木刻选集》。


    1956年,是鲁迅先生逝世20周年。国内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并在上海建鲁迅新墓和上海鲁迅纪念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为配合这一纪念活动,专门列


    出计划,组织版画家创作塑造鲁迅形象,表现鲁迅精神。美协决定由陈烟桥担任纪念鲁迅专题版画创作组组长,并带领杨可扬、邵克萍、式戈、余白墅、顾炳鑫等考察鲁迅在上海的活动行迹,赴绍兴参观鲁迅故居等;还特地邀请鲁迅夫人许广平来上海美协与版画家座谈,回答版画家们提出的关于鲁迅的各种问题,详细介绍鲁迅的个性特点、日常生活习惯等各种细节;并要求参与创作的版画家分头阅读鲁迅著作,并确定各自的创作选题。上海的版画家创作出了一批鲁迅专题版画作品,例如杨可扬的《质铺与药店》(套色)、赵延年的《1933年鲁迅到德国领事馆提抗议书》、顾炳鑫的《〈药〉插图》(套色)、邵克萍的《〈一件小事〉插图》(套色)等,后来均被上海鲁迅纪念馆收藏。


    在纪念鲁迅逝世20周年前后,出现了塑造鲁迅形象的版画创作高潮。仅1956年,就有版画家彦涵的套色木刻版画《鲁迅像》、酆中铁的套色水印木刻版画《鲁迅像》,古亢、洪世清、刘岘、式戈、张怀江的木刻版画《鲁迅像》等面世。


    彦涵的《鲁迅像》是全身肖像。鲁迅着灰蓝色长衫,在柔和的灯光下,坐在房间日常使用的靠背藤椅里,左手拿着刚阅过的报纸,右手撮着烟卷,边吸烟边思考,或许正在构思一篇用于战斗的杂文。作者彦涵(1914—),江苏连云港人,1935年入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38年赴延安入鲁迅艺术文学院开始木刻版画创作,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鲁艺木刻工作团时创作《当敌人搜山的时候》《狼牙山五壮士》等作品。新中国诞生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1949年以后的鲁迅版画形象-信息快讯网

《鲁迅像》(套色木刻版画),酆中铁1956年作


    酆中铁的《鲁迅像》,亦是一幅塑造鲁迅形象难得的佳作。画中的鲁迅为胸像。画面处理极为简洁,没有任何背景,只以暖色调的暗粉红色作烘托,予人一种温柔的意境。鲁迅穿着平常穿用的灰蓝色长衫,左手没有画出而虚去,右手拿着一册古式线装书,神态平和而刚毅,正在沉思中。作者酆中铁(1917—1998),四川广安人,1935年在上海开始版画创作,1937年在重庆参与创办“重庆木刻研究会”,1951年起先后在西南文联、四川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分会从事编辑工作和版画创作。


    值得关注的是,第二代新兴版画家赵延年于1961年创作的木刻版画《鲁迅》,是新中国成立后塑造鲁迅形象的杰作。画面用简练、粗放、有力的刀法,黑白对比鲜明的构图,塑造了一个在寒风中围着围巾,目光冷对前方,迎风前进的鲁迅形象,画面有着令人震撼的冲击力。此幅画塑造了鲁迅敢于担当历史重任,迎着风险,善于搏击的形象。作者赵延年(1924—2014),曾用名赵聪,浙江湖州人,1938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1939年开始木刻版画创作,1941年参加“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1950年代后调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任版画系教授。


    1966年伍必端创作的黑白木刻版画《惯于长夜过春时》,是一幅在艺术构思和画面经营上有独特之处的作品。借用鲁迅的诗句“惯于长夜过春时”,来表现鲁迅先生“惯于长夜”里为写战斗檄文而踱步构思的神态。对鲁迅形象的塑造,用单纯的阳刻线条表现,清新醒目。背景大块空白,只是右上角墙面挂有一小幅木刻版画作点缀,却蕴含着鲁迅挚爱版画,是中国新兴版画倡导者的深意。作者伍必端(1926—  ),回族,江苏南京人,1946年在晋察冀解放区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学习,并开始木刻版画创作,1948年任《天津画报》编辑,至1950年调中央美术学院执教。


1949年以后的鲁迅版画形象-信息快讯网

《鲁迅像》(黑白木刻版画),赵延年1961年作


    在大量塑造鲁迅形象的版画作品中,绝大多数是鲁迅一人的肖像画。值得重视的是,也有鲁迅与他人一起出现的、带有情节的、历史画性质的作品,其意义委实不平凡。张漾兮于1961年创作的套色木刻版画《鲁迅与瞿秋白》,谭尚忍于1971年创作的套色木刻版画《鲁迅与陈赓》,便是这一类版画的代表作。这类作品,都是根据鲁迅先生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关系的史实来创作的。


    瞿秋白曾三次在鲁迅家避难。他们一起写文章、编书、翻译、讨论问题。鲁迅赠瞿秋白对联:“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1935年6月瞿秋白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后,鲁迅将瞿秋白生前翻译的《现实主义文学论》《高尔基论文选集》等苏联文艺论文,辑成《海上述林》上下两卷,并作序文,高度评价瞿秋白作为革命家之外,在文艺和学术上亦“系大家,译者又是名手”。当时与郑振铎、陈望道、胡愈之、夏丏尊等知友集资,用“诸夏怀霜社”名义,以精装本于1936年在上海公开出版发行500部。“诸夏怀霜社”为虚拟出版社,“诸夏”指中国,“怀”即怀念,“霜”是瞿秋白的小名,含义是整个中国怀念瞿秋白。如此用心,可见鲁迅与瞿秋白所结下的深厚情谊。张漾兮的版画《鲁迅与瞿秋白》表现的就是这段革命友情,作品以鲁迅日常写作的书房为背景,描绘了鲁迅与瞿秋白促膝长谈,彼此心心相印的情景。画面暖色调的铺陈,更使人感到革命情谊的温暖。


1949年以后的鲁迅版画形象-信息快讯网

《鲁迅与陈赓》(套色木刻版画),谭尚忍1971年作


    鲁迅与工农红军将领陈赓的友情亦可歌可泣。1935年5月,陈赓将军因在红军长征中腿受伤,秘密来上海治疗,鲁迅秘密赴医院探望而识,结为知己。后来,陈赓亦秘密赴鲁迅府上拜访,鲁迅面对来自革命斗争前线的高层领导陈赓,非常激动。他出于文学家的敏感以及和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共命运的情感,很想深入了解革命斗争的实情。于是,陈赓以革命斗争亲历者的身份,连续向鲁迅口述介绍红军第四方面军在鄂、豫、皖边区反军事“围剿”以及秘密斗争的许多故事。鲁迅听了这些故事很受感染。接着,陈赓又向鲁迅提供了相关文字资料。于是,鲁迅决定创作一部题为《飘落的红云》的约15万字的长篇小说,来讴歌红军艰苦斗争及相关隐蔽斗争,并且已着手写了开头部分。当时,瞿秋白阅读了开头部分,觉得“虽是小说,却颇真实”。后来,鲁迅病重,未能写出。谭尚忍的版画《鲁迅与陈赓》,表现的是陈赓将军拜访鲁迅,围着鲁迅的书桌,随意落座,有声有色地向鲁迅述说关于红军战斗和相关隐蔽斗争的故事的情景。作品洋溢着感人的亲切感。


    此外,在几代版画家作品中,将鲁迅先生与其家人(夫人许广平和爱子海婴)放在一个画面上,描绘鲁迅的家庭生活的作品,甚是少见。所以,第三代新兴版画家邵黎阳(1942— ,浙江镇海人)于2014年创作的黑白木刻版画《鲁迅一家》,值得关注。这幅《鲁迅一家》的独特之处是,画家用的是夹角很小的微型三棱木刻刀,可以刻很细微的线条,能够细腻地刻绘出鲁迅一家日常生活一景:鲁迅夫人许广平幸福地怀抱着一岁的爱子周海婴,此刻的周海婴双目天真地凝视前方,似乎被什么物象所吸引,而鲁迅侧着身,用欣赏的目光注视着许广平抱着的周海婴,整个画面沐浴在家庭温暖的氛围中。


    (图片均作者提供。作者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编辑:李纯一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