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后的连环画更包容、多元了,但对原创性的要求自始至终从未改变
连环画在经过近三十年的沉寂后终于复兴,如今,它的发展态势究竟如何?正在上海虹桥当代艺术馆举行的“光辉历程 红色经典——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第六届架上连环画展给出答案。本次展览以“架上连环画”的形式展现中华民族争取解放的奋斗史,既是对上海连环画的发展与创新的回应,也是对中国当代连环画创作的一次阶段性总结。
据记载,我国近代连环画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的延安,在左翼知识分子的倡导下,连环画肩负起了文化普及和思想传播的使命。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连环画无论是在艺术水准还是思想内容上,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上海是中国近代连环画的发展基地,也是新中国连环画改造的重点地区,培养和造就了大批优秀的连环画家,创作了大量的经典连环画作品,为新中国的文艺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上世纪80年代后,以“小人书”为主要形式的连环画逐渐式微。近年来,在数字化多媒体的时代背景下,“架上连环画”的概念应运而生,被看走连环画复兴和创新的探索与尝试。相对传统连环画而言,架上连环画是 “升级版”,在保留作品文学性和连续性等特质的前提下,其图画表现更加丰富。
▲刘菲菲《辛亥革命之杭州起义》(节选)
▲杜萌《守护敦煌》(节选)
▲胡苨《烟火夜》(节选)
以本次展出的近300件作品为例,它们取材广泛,手法多样,涵盖了国画、油画、水彩、剪纸,写意、重彩、线描等多种形式,描绘的内容也从具象的事件延伸到观念、情绪等。比如,李晨的《寒武纪》,通篇没有出现一个人物形象,而是将画笔对准了几亿年前的地质地貌现象。为此,他到大连海边寻找当年的痕迹,与每一块石头相认,创作了独一份的“大自然遥想”。“跟以前相比,如今的连环画更加多元、包容,它对尺幅、篇幅、表现题材以及各种媒介元素的运用都不设限,但唯独没变的是对原创的要求。”李晨直言,眼下的连环画界出现了一种画电影的现象,即把电影画面截图下来,重新画一遍。“这连二度创作都不算,只能算三度创作,与连环画一直以来提倡的原创性背道而驰,不值得推崇。”
主办方还特邀了沈尧伊、胡博综等老一辈连环画名家的作品展出,它们以醇厚的艺术韵味为展览增添了学术上和文化上的魅力。“很多名画家都是从连环画领域培养出来的,这不仅是一个画种类,更具有学科上的意义。”沈尧伊直言,现在一说到美术,都知道基础是写生、素描,但很多人离开了这些就不会画,特别是遇到带环境组合的创作不知道如何下手,图文组合的连环画对这方面是很好的训练。“未来,连环画一定会走出一片新天地。”
▲沈尧伊《一个红薯·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节选)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上海美术学院院长冯远呼吁年轻艺术家应多画连环画,他语重心长地说:“我们都是从连环画开始,连环画出大师、出极作。今天,连环画要发展,重在创新,不拘泥于形式,不跟从影视作品,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艺术的高度。在技法上甚至可以运用当今的新载体、新媒介。”
编辑:李婷
责任编辑:李婷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