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上云端”的园区,税收20年间增长430倍
口述实录:上海市北高新(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罗岚
很多人记忆中的“市北”区域,仍停留在曾经的彭浦机器厂、四方锅炉厂、鼓风机厂、华通开关厂……过去的工业标签,如今在这里都是“老皇历”了:这片区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们市北高新技术服务业园区(以下简称“市北园区”)正是它的缩影。
2016年,园区通过原环境保护部、商务部、科学技术部联合认定的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2018年,园区中扬湖获评上海市最美河道,在三星级河道评审中拿到了唯一的满分;2019年,市北高新集团开发建设的河滨体育公园获评上海最美健康步道……许多第一次来到市北园区的客商都会一脸惊讶地对我说:“没有想到这里的生态环境这么好。”
如今的市北园区拥有2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许多企业在考察选址时,对园区的生态环境赞不绝口——我们,正是以绿树成荫和潺潺流水,换来了一座座金山银山。
作为静安区对接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市北园区历经三次详规调整,将园区总规划面积扩展至3.31平方公里,总建筑规划面积550万平方米。最近,我们又编制完成了“静安市北国际科创社区”的规划设计导则。未来五年,这里将构建起标高超过130米的地标建筑、高品质租赁住宅、高端酒店会展、国际学校、科普公园、文化秀场……市民们可以在沉浸式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中感受未来生活的无限魅力。
“颜值”以外,这样一组数据能反映出市北园区的发展潜能与“硬核”:1998年,园区上缴税收2200万元;2005年,上缴税收3.75亿元;2018年,园区上缴税收95亿元。从2200万元到95亿元,20年间增长了430倍。实现这样的飞跃,是因为我们“站上了云端”——截至去年底,园区拥有2800余家注册企业,其中大数据企业超过250家;园区企业实现总营收2006亿元,单位土地税收产出强度在全市开发区中排名第二,仅次于自贸区。
新时代,我们要成为大数据产业的行家里手。目前上海市大数据中心、上海数据交易中心、上海市大数据股份公司、上海信投、东方有线、浪潮、亚马逊AWS、复旦大数据试验场、交大研究院相继落户,按照静安区“一轴三带”发展战略、聚焦“全球服务商计划”,我们制订了《推动市北园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八大创新行动和19项主要任务,比如推出全球数据服务商伙伴行动、大数据应用场景示范行动等,努力成为静安中环“数智经济”引领区,上海全球科创中心的“数据核”,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数据港”。
发展大数据,除了要做一个有“数”的园区,我们更尊重科创人才的气质,关注他们的需求,更做一个有“情”的园区。为使园区企业及人才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我们从政务服务、孵化服务、商务服务、投融资服务、健康服务等各个方面进行努力。最近,“遇见市北”App服务即将上线,可在云端对接各类服务资源。此外,市北在全市率先集中开建2669套租赁住宅,并举办市租赁住房平面设计大赛。
在每一代市北人的努力拼搏和进取创新下,一条符合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蜕变之路正在延伸。这源自于我们一步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一步步丢掉束缚、解开枷锁;一步步优化环境、调整结构;一步步转变作风、强化服务;一步步筑好“巢”、引来“凤”……开创了奋进崛起、加速疾跑的新征程——在这段征程中,市北长高了,变强了。
作者:顾一琼 整理
编辑:顾一琼
责任编辑:顾一琼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