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样本”探新路 徐矿集团荣登2019中国企业500强榜单
8月31日-9月1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主办的2019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发布2019中国企业500强等榜单,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榜上有名。
据了解,中国企业联合会从2002年开始发布“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深入开展中外大企业发展的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举办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徐矿集团是江苏省人民政府直属的国有特大型能源企业。集团总部位于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江苏省徐州市,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产业涉及煤炭、电力、煤化工和能源服务外包、矿业工程、煤矿装备等能源及关联领域,建立了新疆、内蒙、陕甘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能源基地,是中国大企业500强、能源企业全球竞争力500强、煤炭企业全球综合竞争力30强。
转型重生样本:聚焦主业发展 推进产业转型
进入21世纪,徐州矿区煤炭资源枯竭,可采储量仅有6亿多吨。百年徐矿历史性地站在了行业变革、企业转型的转折关口。
战场由东向西转。聚焦能源主业,发展实体经济,谋划。布局了“蒙电送苏”“陕电送苏”“晋焦入苏”“新疆煤电化”“江苏清洁能源”和“一带一路”能源服务六大能源基地。
产能由劣向优转。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大型现代化矿井,建设了全疆最大的井工煤矿;在陕西建设了中国煤炭工业首个第四代矿井和徐矿首个煤化工项目。
产业由低向高转,坚持依托煤、发展煤、延伸煤,实施煤电一体化、煤化一体化,推动产业结构由“一煤独大”向煤基高级化升级,有效解决了产业接续问题。
发展由散向聚转,聚焦煤电化核心主体产业做增量,整合非主营业务减存量。有序退出投资分散的新设公司11家,整合内部资源清理“四类企业”“三类参股”和“僵尸企业”43家,今年底前集体企业可实现基本出清。
截至2018年底,集团27家亏损单位中有23家实现扭亏减亏,摘掉了亏损的帽子,止住了下滑的步子,找到了高质量发展的路子。2018年,在消化历史欠账等共计支出16.2亿元后,实现账面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64%。通过开展服务外包,养活了职工、打响了品牌,每年为企业创造2亿多元的利润。同时,积极搭建企企、政企、银企、校企、研企“五大合作”平台,进一步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关井不走人”样本:聚焦持续发展 拓展服务外包
徐矿集团依靠人才、品牌、技术优势,大力发展以煤矿技术管理为主的服务外包产业,走出徐州,走进全国,走向“一带一路”国家。
把人员包袱转换成创效财富。近十年来,徐矿累计承包生产原煤4亿吨,分流安置职工6000余人,年创收近20亿元,破解了“矿关了人怎么办”的行业难题,创出了去产能矿井把人员包袱转化成创效财富,“关井不走人”的徐矿发展之路和模式,在国际能源合作领域树立了徐矿品牌。
徐矿集团在孟加拉国建设和运营了该国唯一现代化矿井,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大的海外承包运营煤矿项目。在东南亚、中东、西亚开辟了三个电力运维基地,打响了中国煤矿国际品牌。
衰老矿区变绿水青山样本:聚焦绿色发展 协同治理生态
徐矿集团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把衰败的采煤迹地变成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协同推进生态修复,累计投入生态治理和村庄搬迁资金42.47亿元,建成生态湿地公园,采煤搬迁村成为地方新农村建设的靓丽名片;协同盘活存量资源,树立满眼都是资源理念,利用存量土地、铁路、电网和房产等资源,把资源变成财产、变成财富;协同开展治理创新,形成了矿区地质环境保护及生态修复等18项关键技术,研究成果整体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徐矿人在“山穷水尽”处看到了“柳暗花明”,为全行业打造了资源枯竭型企业集团转型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徐矿样本”。
作者:李园园
图: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提供
编辑:赵征南
责任编辑:付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