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渊雷赠刘节的一首诗

2019-09-08信息快讯网

学者苏渊雷同时是一位诗人,诗作中有一首为《赠中山大学同州刘子植教授》,《苏渊雷全集·诗词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收录了此诗:

神交声应十年迟,忽漫相逢鬓已丝。学海堂深开别派,敬乡楼迥见新规。三幡雁宕来同远,六辨龙沙老未宜。少日宗之君莫问,东涂西抹总违时。

刘节,字子植,其1962年11月10日日记(此则日记为新发现,2009年大象出版社版《刘节日记》1962年日记全部阙如)有记:

渊雷赠七律一首:神交声应十年迟,忽漫相逢髯已丝;粤海堂深开别派,敬乡楼迥见新规;三幡雁宕来同远,六辨龙沙老未宜;少日宗之君莫问,东涂西抹总违时。

苏渊雷赠刘节的一首诗-信息快讯网

刘节1901年生于永嘉(今温州市鹿城区),苏渊雷1908年生于平阳玉龙口村(现属温州市苍南县钱库镇),因此苏称刘“同州”。

查《刘节日记》,上下二册皆没有出现过苏渊雷的名字。这两位温州老乡是几时定交的?

1962年11月6日至12日,孔子二千四百四十年纪念讨论会在济南召开,苏渊雷与刘节同为与会学者。刘节1962年11月8日日记:“今日初访徐喜辰、苏渊雷。”这么说来,苏刘二位迟至此时,才第一次见面。

苏渊雷的诗写道:“神交声应十年迟”,二人虽未谋面,却已经神交多年。此时相见,二人都已渐入老境,刘节61岁,苏渊雷54岁,“鬓已丝”了。看刘节日记原稿,苏诗原为“忽漫相逢髯已丝”,“鬓已丝”是后来改的。

刘节所记“粤海堂深开别派”,后来苏渊雷把“粤海堂”改为“学海堂”,意境更深。学海堂,是清道光年间乾嘉学派经学家阮元在广州粤秀山上创办的书院。刘节的导师梁启超14岁即在此求学,是一位“季课大考,四季皆第一”的拔尖学子。“学海堂深开别派”,如今任公在广州任教的弟子刘节继承了他的衣钵,并且发扬光大了。下句提及的“敬乡楼”,指的是刘节父亲刘景晨老丈编辑出版《敬乡楼丛书》的事。“敬乡楼迥见新规”,刘景晨老丈对学术的贡献及其硬骨头学者的品格高迥入云,现在又有了新的传人。

下阙“雁宕”,即位于温州市乐清的雁荡山,“龙沙”在温州苍南,都是乡情的记忆。

此诗诗眼是最后一句——“东涂西抹总违时”。苏渊雷1957年被打成“右派”,来济南开会时刚“摘帽”不久。而刘节在济南的会议上的讲话,其尊孔言论,被从北京突然杀到的关锋、林聿时等人猛烈攻击(参见洪光华《数一数那些年批判刘节先生的文章》,《国学茶座》2016年第3期),岂不违时?

会议期间,苏渊雷还写了另一首诗——《济南孔子讨论会上邂逅黄云眉陈登原赋赠》(同见《苏渊雷全集·诗词卷》),其中诗句:“极知学术因时显,一脉尼丘莫浪传”,与“违时”说相呼应。学术因时事而转,无法纯粹;孔子的学说也不可“浪传”啊。

大会后,刘节与苏渊雷等人一起游曲阜,刘节11月14日日记:

上午游孔林、孔庙。与予同、渊雷同摄影于大成殿。又与渊雷摄影于鲁壁古柏之下。

刘节的日记佚失严重,2009年版《刘节日记》从1959年至1965年全部缺失,其中不见苏渊雷的名字就不奇怪了,好在新发现的日记底稿中补充了这些内容,其中还有会后刘节准备致函的人员名单(郑鹤声、徐喜辰、苏渊雷、陆侃如、周予同、严波、蘅香、严学□、显曾、黄卓明),其中有苏渊雷。

此函和刘节与苏渊雷的合影,是否还存世?

关于苏渊雷赠刘节此诗,由于笔者对诗词完全没有修养,诗家的用典也未能完全读通,如“三幡雁宕”的三幡,“六辨龙沙”的六辨,所指何来?因此撰此短文抛砖引玉,请方家赐教。

(作者单位:澳门城市大学)


作者:洪光华
编辑:任思蕴

来源:学人2019年9月6日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