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河里还会继续有鱼吗?

2015-10-02信息快讯网

备受市民期待的中环路本周二零点终于彻底成环;然而,距离新建的中环龙东立交几百米外,一条不起眼的小河却因这一重大工程而突遭变故。住宅与这条河相邻、孩子在河畔一所学校念书的曲梅发现,这条历来是垂钓者乐园的小河,几天前忽然臭了。

9月30日,环保部门经过实地勘察,初步确认了小河变臭的源头——中环一座新修泵站排出的肮脏雨水。这个案例凸显出一个难点:与这个快速变化的城市相比,小河实在太脆弱;需要更多呵护,才能保住它的生命力。

小河遭遇大泵站

创新河穿过张江高科技园区,它宽约20米,长不过几公里。曲梅说,在她迁入小区的五年里,再热的天,创新河都没臭过。

然而上周一,曲梅送孩子上学注意到,创新河的河水黑了,河面上还浮起大片的死鱼。曹勤的孩子也在这所学校念书,她告诉记者,放学后孩子告诉她,操场上的气味让人想吐。

9月30日,经过实地勘察,水质取样,走访排摸,浦东新区环保市容局基本判定,中环线通车前,首次启动的雨水泵站把下水管里积存已久、呈厌氧状态的雨水排入了创新河,导致河水呈厌氧状态。“厌氧状态”的水,实际上就是臭水。

当天,记者在创新河沿岸走了走,发现大约700米河段河水略显黑臭,但河面已经打捞干净。

站在龙东大道创新河桥——也就是曲梅孩子学校所处河段上游几十米处,记者看到,河道东侧有两个矩形的排水口,环保部门说,通过这两个口子,800米外的中环龙东立交泵站将雨水排入河道。排水口一半浸在水里,直径足有2米。上周日,也就是9月27日上午,为提前应对台风“杜鹃”以及配合中环通车,泵站进行了抽水运行,将下水管全部排空。

“盲肠”难得还有鱼

创新河接下来会怎么样?环保部门的态度很谨慎,因为创新河的生态系统实在很脆弱。

水务专家说,创新河是三四十年前开挖的一条人工河,虽然南接川杨河,北边却没有连通外部水系,形如盲肠。由于是没有上游来水的“断头河”,污水一旦进入河道,很难被顺畅排出。实际上,在“陈年雨水”入河三天后,污水才往下游移动了约1公里,刚抵达创新河祖冲之路桥附近——在这一河段,水面上黑与黄的分界线一目了然。

尽管自净能力有限,但本来创新河的生态基底还算不错。在创新河畔,记者遇到了几位垂钓者,其中一位说,他上周还钓到了一斤多的鲫鱼。

创新河这段臭水究竟何时能排走,环保部门表示,目前很难判断,要看这段时间的雨水情况。短期内,泵站不会制造新的黑臭——经检测,目前泵站里的水质比黑臭河段要好不少,但也谈不上有多干净。下一步,他们将与相关部门协商,优化中环泵站的排水方案,至少要及时排空,以免存水变臭。

治理需要新思维

业内人士估计,最快在下月,上海的《水污染防治计划》就会出台,力度将超过上半年公布的全国《水污染防治计划》(俗称“水十条”)。显然,从国家到地方,治水的力度正在提升,但与此同时,城市的发展也使水环境继续承压。

根据“水十条”的部署,2017年底,大城市要基本消除黑臭水体——这一承诺将治水的焦点引向了众多小河。目前,上海约有河道2.6万余条,其中无法在地图上标出的小河超过九成。这些河道过去受关注程度远不及大河,水质也不容乐观。

今年7月,上海完成了国内首次对小河水质的成规模调查,100条市民最关注的小河中,达标的仅10条,黑臭的有24条。为消除黑臭,上个月,上海启动了“一河一策”治理行动,也就是让全部24条河接受个性化、属地化、专业化的治理。根据“一河一策”治理机制,治理牵头方是当地街镇政府,环保、水务等协同跟进。但创新河的故事似乎提示大家,应该把更多力量纳入治理机制——比如市政建设单位,以及曲梅、曹勤这样的市民。

此外,根据7月的环保调查,引发本市河道黑臭的主要原因就包括市政放江,也就是将雨水等排入河道。根据现行法律法规,雨水可以直接排入河道。但一些专家表示,每次下雨时,最初那波雨水会洗刷路面,并将沉积的大量污染物带入河流;如果能对这类“初期雨水”收集处理,将有效减少进入河道的污染物质,只是代价很大。

浦东环保部门表示,他们将与中环线相关建设、设计单位研究,尽可能避免“初期雨水”污染事件再次发生。此外,如果能让创新河北端也接通天然河道,将对提升水质有明显帮助。

曹勤告诉记者,微信群里的家长们正在百度“初期雨水”的含义。母亲们对孩子身边的小河总是抱有更高的期望——告别黑臭后,还希望继续有鱼。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