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法政文献资料丛编·南洋公学辑》新书发布
今天下午,《中国近代法政文献资料丛编·南洋公学辑》(9册)在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举行新书发布会,这也是该套丛书的第一辑。
一个半世纪以前,中国社会开始了深刻的变化,无数仁人志士先后掀起了向西方学器物、制度、文化以救亡图存的热潮。鉴于当时中国学界对中外交涉的法政之学知之甚少,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在初创时期便将为近代中国培养高端法政人才及创立现代法政之学作为办学宗旨,故南洋公学之创建者、领导者、任教者以及诸多学生,均在中国近代法政史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中国近代法政文献资料丛编》即以与南洋公学有学缘关系的著名法政学者的理论著述为基础,兼及同时期与其相关的法政学者论著,反映这一时期中国法政人筚路蓝缕的学术探索和思想成就。丛编收录的近现代中国法政人物,依据的是社会政治史的标准,不仅包括思想界和政治界的精英,而且囊括了法律、经贸、外交、军事、社会贤达等各式人等,他们的言论深刻地影响着近代中国的社会制度与政治的兴建。丛书编者介绍,目前学术界关于中国近现代社会制度变迁方面的资料编辑工作,如近代经济、外交、军事、科技、教育、思想等方面的汇编与梳理工作,已经或多或少有人做过,但聚焦于国家建设尤其是法政方面的资料汇编却是一个薄弱地带。而丛书之所以着眼近现代,尤其是晚清至1947年,是因为晚近中国的社会变迁是从晚清新政才真正开始了从王朝政治向现代国家的转变,今天回首这段历史会发现这个历史的轨迹是如此深刻、厚重,即便是50卷集的《中国近现代法律与政治资料丛编》也不过是一个微小的例证,难以囊括其万一。
新书发布会由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与商务印书馆联合主办,相关学者专家和编者等20余人就丛编的价值与意义、学科建设以及相关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凯原法学院院长孔祥俊表示,上个世纪初是法学在中国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当时的法政文献资料今天看来仍有启发,无论是介绍西方的内容,还是结合中国实际转化形成的一些见地,对于现代人来说,不但有史料价值,更有现实意义。凯原法学院教授高全喜在介绍丛书编纂情况时表示,谈及近代法学教育,人们都知道“北朝阳,南东吴”,但南洋公学在他们之前就对法学教育有所涉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与南洋公学有关的法政人物中有近20人如蔡元培、黄炎培等非常著名,相关论述丰富。凯原法学院讲席教授季卫东认为,丛编关注的年代正是中西方法律制度、法律文化冲击碰撞的时代,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是值得深究的。同时,丛书的整理为学者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工具,丛书在浩如烟海的史料里截取什么、如何编纂也是非常具有学术意义的。
作者:刘力源
编辑:刘力源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