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远征军老兵圆归乡夙愿

2015-10-03信息快讯网

“我叫经明清,是一名战士,想在有生之年回国看望乡亲们一面。”今年9月,1916年出生的中国远征军第200师装甲兵经明清,在缅甸托人用中文写下了“最后一次”的心愿。没过多久,南京姑娘经育文无意间在新媒体平台“新榜”发起的《最后一个给抗战老兵》公益行动中发现,自己的三爷爷还健在。经过各方的努力,老人终于回到了南京。10月1日,经明清跟着侄孙女坐车在南京城兜了一圈,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让老人连连赞叹。

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在老人亲属和爱心人士的操办下,老人将度过70多年来在祖国过的第一个生日,也恰好是百岁寿辰。70多年前,他和数十万爱国兄弟一起,为了祖国的前途命运,毅然前往异国他乡浴血奋战。问经明清有没有后悔从军,老人的回答十分坚定:“当时国家最缺的是什么?就是兵。当兵是我们那一代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从未后悔。”

中国兵不比日本兵差

6年前,经明清曾在公益项目“老兵回家”的帮助下,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祖国。随后,家住缅甸克里缪的老人和远在中国南京的亲戚之间每年都保持着书信联系。可2012年起,书信往来突然断了。经育文和家人尝试了多种方法恢复联系,均告无果。“我们甚至认为,三爷爷已经去世了。”她说,“他能回到我们身边,真好。”

那天下午,穿着女儿送的全套装备——银色鸭舌帽、蓝色短袖衬衫、红色毛背心、蓝黑色运动裤、淡黄色运动鞋,精神抖擞的经明清来到了丁家桥26号的弟媳家,侄儿经世宏早早地等在门口,想搀着他走。

老人缓缓从车中走下,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一道道皱纹,但依然健步如飞,原本想搀着老人的经世宏在后面被带着走。经世宏高兴地说:“高血压、心脑血管病都没有,6年后,除了反应慢了点,老人的身体还是那么好。”

经明清朝思暮想的兄弟姐妹6年前就已全部去世,但如今他一坐下,就和弟媳一起翻看弟弟以前的照片。“南京沦陷前我就离开家,亲人一直是我心中最大的牵挂。可惜,离家那一刻竟成了永别。”他说。

这也揭开了老人的思绪。1937年,日军轰炸南京,经明清向南避难,并在22岁时于湖南入伍,加入杜聿明所率领的机械化部队,首先成为一名运输兵。

“不光学驾驶,还进行射击训练,不光要会打枪,还要打得准。当时部队的作风是习精、习诚、习勤。湖南老百姓也支持我们,我们路过百姓家饿肚子,他们就硬塞东西给我们吃。”经明清说,那时,云南和广西的运输线路经常遭到日军轰炸,他多次和死神擦肩而过。

1942年,还在训练的经明清接到命令,停止训练,作为第五军第200师机械化兵团的一员,立即奔赴缅北战场。

缅北战场战斗十分惨烈,中国军队英勇不屈,赢得了盟军的广泛称赞。“缅北战役让世界知道,中国兵不比日本兵差。直到现在,我周围的缅甸人最熟悉的中国人也是两位,一位是毛泽东,另一位就是战死沙场的师长戴安澜。”

老兵回家全城致敬

后来,经明清又加入中国驻印军参与了盟军大反攻。那时,他已经学会了开坦克。

“我开过两种,一种苏制坦克,11吨左右,火炮威力大;一种意制坦克,2吨半,速度更快。”他说,“很多战友就被日本的反坦克火炮打中起火,活活烧死。我就想,在行进到合适距离时尽量先开炮,多打中一个是一个。”

抗战胜利后,经明清和多位战友一起留在印缅边境的克里缪生活,准备攒钱返乡。“我到80岁都还不愿加入缅甸国籍,最后没身份证对生活太麻烦,儿女们帮我办掉了。我能熬到现在真要感谢机械化部队的训练经历。我开了一家汽车修理厂,至少有口饭吃。”他说,“但赚钱不多,即便我修车修到了90岁,回国对我而言还是力不从心。”

但祖国对他们的思念又何尝不深?经明清也感受到国人对老兵态度的变化。“从昆明路过时,云南省慈善总会专门到机场迎接,为我佩戴绶带、送鲜花,还举办了一场欢迎会。爱心人士赠送了普洱茶、鲜花饼等特产,还有著名雕塑家现场为我雕塑肖像。”他说,“在南京机场,各方的爱心人士举着‘老兵回家,全城致敬’的牌子等候多时,小学生们为我献上鲜花,好像所有南京人都成了我的亲人。”

在南京1213志愿者联合会等慈善组织的安排下,经明清每到一处,都有爱心车辆车接车送,还有专门的医护义工踊跃报名。大家也一起在南京中央饭店订了十桌宴席。“70多年逝去,众多旅缅老兵相继离世,很多人至死都未能回到祖国。如今,根据旅缅远征军暨后裔联谊会的统计,旅缅的健在远征军老兵已不到20人,且都是九旬高龄,我们愿意尽一切可能帮助他们在有生之年完成归乡夙愿。”联合会负责人文心说:“10月7日是老人99岁生日,根据地方习俗,九十九虚一岁,我们决定就在今年,为老人达成百岁心愿。”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