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茨杰拉尔德:亲历北平和平解放

2019-09-27信息快讯网

菲茨杰拉尔德:亲历北平和平解放-信息快讯网

▲1923年,菲茨杰拉尔德在去中国的途中

澳大利亚人文学院的创使人C·P·菲茨杰拉尔德年轻时曾到中国生活了近30年,期间他曾做过生意,与中国军阀打过交道。让我们通过他的视野,在新中国建国70周年之际,再次“亲历”北平和平解放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从1948年11月中旬到12月中旬,北平笼罩着一种无奈、恐惧和绝望的气氛。无奈的情绪在绝大多数平民百姓中间蔓延。共产党就要来了。要么投降,要么就是城市被围困。许多有钱人和外国社会各界的大多数人同样确信,这是不可避免的结局。他们十分害怕。航空公司的官员们被团团围住,那些能够得到去往美国的签证的人们很快就被称为“头等乘客”。仅获准进入香港的,被称为“二等乘客”。不得已而只能逃往台湾的,是“三等乘客”。这些人是多数。

有些人并不害怕共产党,他们是大学里的师生,他们依然遭受着国民党秘密警察的迫害,几乎公开盼望“解放”那一天的到来。“解放”一词现在十分流行,虽然谁都知道这是共产党创造出来的一个词汇。现在被官方称为“人民解放军”的军队,不就是当年的“红军”吗?观察出身于真正名门望族的保守派的反应也耐人寻味。例如,满清的贵族。他们宁愿看到共产党的胜利,也不希望国民党的统治继续下去。

总的来说,尽管军事形势毫无希望,但是傅作义将军毕竟统帅着北平警备司令部的七十多万军队。所以傅将军决定坚决抵抗。可是,他对长城以外广大的农村地区却鞭长莫及。于是他决定,在20世纪中叶,在城墙坚固的城区内经受一次古老的被围困的考验。这就使北平1948年的围困具有了独一无二的特征。因为这也许是历史上最后一次,一个拥有一百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在15世纪初修筑的城墙之内,即将展开围困与保卫的对抗。

共产党的军队已经兵临城下。显然,傅作义不打算投降。在随后的日子里,他在天坛公园里修建了一个临时机场。轻型飞机可以从城墙里面的这个机场起飞,也可以降落,不过有点冒险。许多著名的国民党支持者或反共人士从这个机场飞往天津,然后抵达上海。这是一条脆弱的生命线,只供享有高等特权的人士使用,而且它也是短命的。

>>朝阳门的菜场每天一小时卖空

城市被围困的那些日子,生活反倒稳定下来。从军事的角度看,这是非常特殊的。共产党既没有对城市进行轰炸,也没有攀越城墙发动进攻。他们只限于零星但准确地炮击国民党秘密警察的总部。由于炮击准确,炮火没有波及到居民。因此,这种行动没有使老百姓经受太多的打扰或危险。夜晚,步枪和机关枪的枪声不绝于耳,那是守城的士兵在向他们认为接近城墙的敌军开火。白天,生活像平常一样,非常正常。

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活下去的问题。我们收不到设在上海的英国顾问团的拨款,可以使用的货币只有重新流通的银元,或者美元纸币。平日里,每天从郊外运进城里的新鲜蔬菜日渐匮乏,若不是围城的形势出现意想不到的转折,很快就会完全断绝。共产党认为老百姓是他们“解放”的对象,不想给正在遭受苦难的北平老百姓雪上加霜。守城的一方也不愿扩大饥民的问题。于是攻守双方之间达成默契,每天早晨太阳升起的时候,打开北平北城的东大门朝阳门,在城门的瓮城里开辟一个菜市。中国的城门主要是修有城门楼的城墙上的内城门。除内城门外,还有一个大约一百平方米的四方形瓮城。瓮城城墙与内城门成直角的地方,修有外城门。这样,在内城门关闭期间,外城门可以打开,允许人们进入瓮城,然后外城门关闭,再打开内城门,因此,就可以减少伏击攻城的危险。于是,卖菜的农民在瓮城里摆好菜摊之后,外城门关闭。守城的士兵们对他们逐个检查,倘若没有发现隐藏武器的菜农,便打开内城门。市民们蜂拥而入,购买他们能够买到的蔬菜。每天早晨六点半,厨师、司机和我一同驱车去朝阳门。买菜的人非常多,所有蔬菜一个小时内便卖光了。买菜的顾客成群结队地回到城里以后,内城门关闭,然后打开外城门,让农民出去。没过多久,食物便变得十分短缺,或者说,很难以适当的价格买到了。整个城市还遇到煤炭紧缺的困难。往常煤炭是由驼队从距北平二十多英里的门头沟煤矿运来的。而今驼队的运输已经停止。公共用电也随之频繁地停止供应。煤炭紧缺使许多人饱尝冻馁之苦。

>>英国外交使团的大院里渗透的共产党

英国顾问团的办公室和住处都在外交使团的旧址。18世纪时曾是满清的王府。大院里有自己的发电厂、排水系统,还打了许多眼水井,能够源源不断地供水。因此,在英国外交使团大院里,我们非常幸运,没有遇到围城期间许多朋友遇到的困难。

一天,我坐在办公室,既无来信可读,又无信可写,正在百无聊赖之际,司机老王走进办公室。他小心翼翼地关上房门,然后又仔细往外看了看,见没人听,也没人走来,这才压低嗓门说:“外交使团大院的雇员当中有三个共产党,你知道吗?”“只有三个吗?”我问道。我虽然不知道谁是共产党,但我毫不怀疑,有些雇员已经和共产党组织联系上了,因为共产党的渗透无处不在。“真的有三个,”老王回答说。“一个是老李,电工班班长,他是头头。”老李干活的效率最高,是个完全合格的机修工,他总是主动提供帮助,不是来更换保险丝,就是来修理电灯,是个谦恭有礼、讨人喜欢的人。可是,他在任何时候都能使整个大院陷入一片黑暗,而且只有他知道怎样使发电系统工作,他确实是一位关键人物。雇员当中的共产党以他为首毫不为奇。

“其他人中,谁是共产党啊?”“听差的领班和看门人都是。”“听差”负责接收本地送来的信件和公文,接电话,以及招待来访的客人。因此,除了最机密的事情以外,机关里发生的事情,他了解得一清二楚。“看门人”是门卫,住在大门旁边的门房里,大门是进出大院的唯一通道,因此,出入大院的人他都知道。看起来,这是共产党的精心选择和安排。不过,还缺少一个环节。因此,我对老王说,“第四个人呢?”“你认为是谁?”

“当然是你了。”他没有否认。因为他是司机,知道领事去过那里,拜访过谁,待了多长时间,而这些情况是其他几个人难以掌握的。有了他,整个链条就完整了。

我由此得出一个结论,有这样几个精明强干的人不离左右,或者经常向他们的领导汇报我们的情况,我们用不着寻求进一步的保护了。事实的确如此。围城期间,甚至围城结束,共产党完全控制北平以后,从来没有人打扰过我们,也没有骚扰过大院。

>>傅作义辟谣自己企图自杀,秘密谈判正进行

菲茨杰拉尔德:亲历北平和平解放-信息快讯网

▲傅作义

后来,突然传来一则消息,说警备司令傅作义企图自杀,虽然被他的参谋救下来了,但伤势严重。这条消息当然不会出现在当地的报纸上,可谣言还是不胫而走。一天,我们的老朋友、美国驻北平领事埃德蒙·克拉伯邀请我的妻子和我去赴晚宴。赴宴的当晚,天气严寒,从蒙古刮来的刺骨的西北风横扫空寂无人的街道。可是,美国领事馆里却暖气融融,灯火通明。椅子上赫然坐着一个人,身体健壮,精力充沛,看不出受过什么伤。此人就是傅作义将军。此刻再去非常礼貌地询问他是否身体安康已无必要。他看起来镇定自如,非常友好。他走了以后,克拉伯先生说,傅作义将军应邀出席宴会,其意就是辟谣。

到了一月中旬,人们普遍相信:秘密谈判正在进行。谈判的主要牵线人是北平市市长何思源。他早年曾经在法国留学,几乎和周恩来在同期留法,我想他们彼此认识。何思源市长肯定不是蒋介石的铁杆支持者,他比大多数人更清楚,投降才是唯一的出路。可是对傅作义来说,却没那么容易。他统率着军队,而且迄今为止,被认为是一个强硬的反共人士。他投降之后的下场会怎样呢?传说中的傅作义和林彪个人之间一直怀有成见可能不假。围困北平的指挥员的职务由聂荣臻将军代。这似乎至少是周恩来的刻意安排,让他的老友何思源市长和聂荣臻双方劝说傅作义,使他认清大局已定。周恩来向来以精通调停,擅长斡旋而著称于世,是位伟大的铺路人。

>>如何保护古建筑?聂荣臻向梁思成请教爆破突破口的位置

菲茨杰拉尔德:亲历北平和平解放-信息快讯网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

聂荣臻将军也可以施加压力。围城结束以后,大学的一位老朋友——中国最杰出的建筑学家和考古学家——梁思成教授告诉我,那时,清华大学已经处于共产党的控制之下。聂荣臻将军向他请教,北平城墙的什么部位可以作为爆破的突破口,既不损坏古老的文物,又对居民的住宅损坏最小。解放军拟选南城的西城门作为突破口。可是梁思成教授指出,北平有两、三座城门是未曾修复过的纯粹的明代建筑,几个世纪里从来没有改变过,也没有损坏过。南城的西城门就是其中的一座。如果被摧毁,那将对艺术和建筑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梁教授建议,北城城墙的东部,日本人曾经修过一座新城门,城墙里只有一大片空地,曾经是科举考试的考场,在义和团运动时已经遭到破坏。倘若把日本人修的那座没有任何价值的城门作为攻城突破口,无论对艺术,还是对人类,都不会造成伤害。军方接受了梁教授这一建议。

也许,傅作义和北平市长都明白坚守成功的希望是完全不存在的。于是,谈判的进程加快了。1月22日,终于公开宣布,双方一致同意结束战争状态。为了保全面子,“联合公报”的措辞考虑得非常周到。傅作义将军将把士兵“从城里撤出”,到西部驻扎。一个由市长领导的杰出人士组成的委员会接管城市,人民解放军将进城“维持秩序”。这种“文字游戏”瞒不过任何人,至少瞒不过那些见多识广的北平市民。他们明白,这些条款意味着名副其实的投降,因而,他们也就顺应潮流了。

1949年2月3日,寒风料峭,人民解放军穿过前门,开进北平。凯旋入城的解放军沿着东交民巷前进。清王朝统治时期,除了前门和天安门之间的广场,东交民巷是唯——一条能够东西通行的街道。毫无疑问,解放军之所以选择这条道路入城,是要强调新政权的独立和它拥有的权力,藐视迄今为止外交使团直接控制下的外国使馆区的独立地位。对北平的围困也从此结束。

——本文内容摘自《为什么去中国——1923-1950年在中国的回忆》([澳]C·P·菲茨杰拉尔德著,郇忠、李尧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出版)。


作者:C·P·菲茨杰拉尔德
编辑:金久超
责任编辑:张裕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