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卷作品首次进入本市高校巡展
鲍莺手卷作品
“上海名家手卷艺术展”经多时酝酿,昨天起在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与高校师生见面。这也是“上海名家手卷艺术展”进入高校巡展的头一站。本次展览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上海兰意文化主办。
打开中国美术史,我们可以发现,作为其主体的书法、绘画艺术,那些经典的作品,大多为长卷的形式。
从书法的角度看,那些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如王羲之的《兰亭叙帖》、颜真卿的《祭侄稿帖》、杜牧的《张好好诗帖》、张旭的《古诗四帖》、怀素的《自叙帖》、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赵佶的《真草千字文》卷、赵孟頫的《洛神赋》卷......大多采用了长卷的装潢形制。即便寥寥数十字的陆机的《平复帖》、王羲之的《丧乱帖》、王珣的《伯远帖》,也装潢成长卷形制而流传后世。
朱新昌手卷作品
至于绘画,历代也不乏长卷形制的名作。如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卷、孙位的《高逸图》卷、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卷、董源的《夏山图》卷、王诜的《烟江叠嶂图》卷、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卷、李唐的《采薇图》卷、夏圭的《溪山清远图》卷、扬无咎的《四梅花图》卷、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卷、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卷、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卷......均为中华文化的稀世珍宝。
甘永川手卷作品
手卷是中国书画艺术特有的表现形式。有学者认为,五千年不断线的中华文明,与绵延无尽的美术长卷形制之间,必然有着某种微妙的关联。
文明的记载形式,不外乎阅读的文本和视觉的图像。陆机有云:“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张彦远说:“记传所以叙其事,不能载其容,赋颂有以咏其美,不能备其象,图画之制,所以兼之也。” 视觉的图像即美术,与阅读的文本即文献,对于文明的记录、传承、发扬,有着同样的功能,但是却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杨正新手卷作品
事实上,不仅中国美术中独有的一个门类书法,既是视觉的图像,同时又是阅读的文本,而且,作为视觉图像装潢形制的长卷形式,也是从阅读文本的形式而来。视觉图像与阅读文本,在中华文明的传承中始终携手并行。因此,从这一角度而言,欣赏手卷也当是“开卷有益”。
本次“上海名家手卷艺术展”,既向观众展示了杨正新、江宏、朱新昌、邵琦、郑文、廉亮、鲍莺、甘永川、钱轶士、周全等10位老中青书画家承古开新的手卷书画佳作,还特别展示了原汁原味的传统手卷装裱工艺,为观众完整了解手卷艺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
钱轶士手卷作品
作者:张立行
编辑:宣晶
责任编辑:宣晶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