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泰坦尼克号》即将“停靠”上海,文旅结合跨界怎么玩?
随着一声嘹亮的哨声,黄浦江畔的“快乐船长8号”游船载着近200位身着英伦复古装扮的宾客缓缓启航。历史档案馆、复古服装沙龙、船上市集、纪录片放映、下午茶、线上知识竞答……丰富多次的活动中,泰坦尼克号沉睡经年的动人故事,复现于观众眼前。
将音乐剧《泰坦尼克号》的发布会放在黄浦江游船上举行,不仅与剧目主题遥相呼应,也是上汽·上海文化广场与携程集团对于文化旅游相融合的初尝试。这场夺人眼球的沉浸式体验活动一经公布就引发热烈关注,近百个名额在短短两小时内全部售完。
悲壮史诗中的人性颂歌
1912年的泰坦尼克号沉船时间,是人类史上最著名的船难之一。1985年,它的残骸在海底被发现,也激发了许多创作者的灵感。1997年,音乐剧《泰坦尼克号》与卡梅隆的电影于同一年问世,并赢得了包括最佳音乐剧、最佳音乐在内的五项托尼奖。该剧在百老汇连演804场,至今在全球上演了几百个专业和业余制作版本。2018年,该剧全新制作版从泰坦尼克号的启航地英国南安普顿出发,开启国际巡演,并将于今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停靠”上海,为文化广场2019年末大戏拉开序幕。
“《泰坦尼克号》是百老汇少有的群像戏,它承载了许多人的梦想。当灾难发生时,无论身在头等舱、二等舱还是三等舱,船上的乘客都身在同一个命运共同体。人性在绝境中如何迸发最耀眼的光芒,在任何时代和环境都有映射意义。”文化广场副总经理费元洪表示。
音乐剧导演导演汤姆·萨瑟兰认为,“音乐剧《泰坦尼克号》和电影不存在相互抗争,它们聚焦不一样的故事和情节。喜欢电影《泰坦尼克号》的观众,也可以看看音乐剧的手法如何表现这个故事。卡梅隆的影片非常出色,但电影经过了戏剧化的处理,而音乐剧更忠实于泰坦尼克号上发生的事实本身。卡梅隆在电影中重现了巨轮,而舞台上没有海水和冰山,我们更关注如何通过不同人物面对沉船的过程,展示他们的爱与勇气,让观众产生代入感,这可能带给人们更大的震撼。”
音乐剧《泰坦尼克号》改编自真实事件,从锅炉房的工人到一等舱的乘务员、从倾家荡产才换来三等舱船票的逐梦新移民到维多利亚时期世界上最富有的商人,它聚焦每一个大小人物的故事,没有一个人物是虚构的。故事核心并非是悲剧本身,而是船上的人物和他们之间的关系。游轮撞上冰山之前,乘客们都在过着自己的人生,在船下沉的那一刻,英国严格的社会等级结构却随之土崩瓦解,所有的梦想也同时破碎。
制作人达尼埃尔·塔伦托透露,25位演员将出演这些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角色,“每个人当时都满怀希望和憧憬来到这艘世界上最大的巨轮,他们渴望通过这段旅程,给生命全新的诠释。我们也希望通过音乐剧,致敬这些消逝的名字。”
文旅结合打造沉浸式体验
游船甲板上,演员们现场演绎了剧中歌曲《巴雷特之歌》与《执子之手》,歌声回荡在湛蓝天空下;制作人和导演畅谈音乐剧艺术妙语连珠,观众掌声不断……
“《泰坦尼克号》巡演走过那么多城市,从未在船上开发布会,这简直太棒了!”达尼埃尔·塔伦托兴奋地说,“我听说上海观众是全世界最好的观众,希望届时上海观众也能享受这部音乐剧作品,为这些真人真事所打动,产生对生命更深层的体验和尊重。”
今年以来,文化广场在观众互动体验上不断寻求突破:从2019“秀色可餐”演出季发布会将声光电与美食同时搬上舞台;7月初携男版《天鹅湖》“飞入”繁华商圈举办新闻发布会、打造“全城找鹅”合影大赛;在长达8小时的《静静的顿河》观演中提供俄罗斯餐盒、毛毯靠垫、漱口水、充电宝等全方位服务,为观众打造叹为观止的戏剧仪式感……
此次复古“船趴”体验活动,文化广场与携程的合作也将剧目主题与上海特色旅游项目浦江游览有机融合,让文化之水汇入浦江,让文化和旅游品牌更生动立体。据悉,未来双方有意继续开拓更多文旅融合的创新模式,助力上海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
作者:吴钰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编辑:吴钰
责任编辑:宣晶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