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前10名签约毕业生全部投身国防军工行业!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2020届博士毕业生高娇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录取,她成为今年第一位成功签约的交大毕业生。这份编号0000001的上海高校首份录用协议不仅圆了高娇的国防兴国梦,也引领了新一批交大学子践行与传承“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精神,投身国家重点行业挥洒青春热血。继0000001号协议成功签约后,编号为0000002至0000010号协议书的签约毕业生均被国家重点单位录取。交大学子以实际行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投身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编号0000001, 牢记自己的“根” 圆“国防兴国”梦
高娇是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博士毕业生签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一直以来,“铸国防基石,做民族脊梁”是她不懈的追求。
从小到大在不同城市间求学的经历让她一边体悟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一边畅想构画自己的未来蓝图。在校期间,她累计已发表二区以上SCI论文九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四项,也获得了“挑战杯”、“节能减排”大赛等多项国内顶级创新创业竞赛特等奖。
毕业之际,高娇参加中物院的招聘宣讲会。看到宣传册上 “铸国防基石,做民族脊梁”几个大字,她瞬间热泪盈眶,这正是她内心不断想要追求的最终理想之地。
在这里曾经工作过并且获得共和国勋章、“两弹一星”功勋的于敏先生说过:“国家需要,我一定全力以赴。”
无论工作性质还是工作地点,中物院都是她心中最佳的选择。由于不是核专业的学生,在投递简历时她还有过一丝的担忧,但是最终在学校和学院的鼓励与帮助下,她如愿成为一名国防事业的建设者。高娇0000001号成功签约不仅圆了她“国防兴国”的梦想,更鼓励了一大批她的同龄人。
编号0000002, 跟随校友黄旭华先生的脚步,实业兴邦,军工报国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毕业生王志恒签约中国船舶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王志恒在刻苦学习之余,还热心于公益与志愿者活动,免费帮助同学维修家电、手机等设备。硕士学习期间,他继续执著于材料成形科学研究。在老师们的教导和影响下,交大学子以身报国的精神和品质为他日后的选择深深地埋下了种子。
王志恒说,我国要完成从21世纪工业大国向21世纪工业强国的转变,军工制造业是绕不开的重点和难点,懂材料成形理论又能够进行工程实践的人才是工业强国不可或缺的力量。
当看到93岁黄旭华老先生 被授予“共和国勋章”时,他深受触动。这位交大校友、中国核潜艇之父的一生深深地感动了他,怀着一腔热血,王志恒放弃了互联网公司的高薪工作机会,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武汉,选择了黄老先生所在的七一九研究所,希望自己也能为国家的富强抛洒自己的热血。
编号0000003, 心怀报国梦 智造“中国芯”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硕士毕业生张仕强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录取。从本科到硕士,他都对射频电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且通过不懈努力在此领域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在上海交大读研期间,他选择了微波无源器件作为他的研究方向,坚持心中科研的梦想和报国的情怀。期间,他参与到导师与中电十三所的项目。一路求学,张仕强坚信科学技术能够为国为民,正所谓“苟利国家,死生以之。”
中电十三所科研肩负着“振兴民族半导体,实现国家信息化”的历史使命!张仕强认为投身于微波无源器件领域是幸运的,能参与到和中电十三所的项目中是更加幸运,因此他毅然选择了中电十三所,成为研发人员中的一员。
编号0000004, 矢志不渝,航天报国
李晓旺是航空航天学院的一名博士毕业生,目前已签约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06所。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将杨利伟送上太空,让无数中国人为之自豪。李晓旺因此立志投身航天事业,在读博深造时毅然选择了上海交通大学的航空航天学院,他的研究内容也是以飞行器结构为对象,对导弹弹体、飞艇等飞行器结构作振动分析。
在交大航空航天学院四年的博士生涯中,为了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航天事业工作者,他有意识的隔离掉身处繁华都市所面对的各种诱惑,专注于科研工作,每天工作时间在12个小时以上。
在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6年时间里,他累计发表SCI论文4篇,EI论文1篇,和课题组的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完成来自不同航天院所的项目共计5项。
2019年7月,李晓旺参加了学院组织的“造国之重器,承航天精神”行业教育实践团,和其他同学一道参观走访了航天二院,参观过程中,他积极地与同学们进行交流,用自己对航天事业的热爱感染其他同学。
编号0000005, 国防事业,匹夫有责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博士毕业生齐文元签约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航天八院)。他深知,强大的国防实力是美丽祖国的坚强护盾。70周年国庆阅兵上,堪称“强军利刃”“强国之盾”的装备方阵不仅见证了人民军队迈向世界一流军队的坚定步伐,还向世界宣示了中国力量。
航天八院研制生产的多型防空武器装备先后参加了国庆50周年、60周年和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率超过98%,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和探月工程任务的圆满完成作出突出贡献,这些成绩都来自于默默为国防事业奉献的国防工作者们。因此,齐文元立志要加入其中,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他的这些想法也得到了导师张玉银教授的认可、鼓励和帮助,同时,机动学院阮海涛老师也给予他悉心指导。最终,齐文元进入航天八院,如愿加入到国防事业的建设当中。
编号0000006, 国防梦 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
彭至鹤是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硕士毕业生,目前已签约中国船舶集团公司第701研究所。从小学开始,彭至鹤就成为了国防军工单位的小“粉丝”。到后来在历史课上学习了中国近代史后,每当新闻联播播放火箭上天、导弹试射成功等画面,欢庆自豪之余,他想的最多的却还是“中国要是早点有这技术该多好,当年就不会被欺负的那么惨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国防情怀愈发热烈,他想要将理想变为现实,因此读大学时,他毅然决然的将信息对抗技术专业放在了第一志愿,专攻电子对抗方向,以期能从事国防军工行业的工作,为国防事业添砖加瓦。
2017年进入交大开始攻读硕士学位,在校期间学习努力,表现优秀。他曾获全国研究生数模竞赛二等奖,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国际学术会议中发表EI会议论文一篇。此外,他还通过学校筛选前往上海徐汇区区委组织部挂职实践,调研机关生活……在众多的科研和实践背后,他付出的是辛勤和汗水,收获的是能力和眼界,坚定的是态度和梦想。
怀揣“国防梦”,彭至鹤参加了电院国防科技单位校友沙龙“中船中电中物院专场”,最终成为一名准船舶人。
编号0000007, 奉献西部 青春无悔
袁麟是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硕士毕业生,目前已签约航空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袁麟自从求学以来一直生活在江浙一带,这里有便捷的医疗,发达的交通,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加广阔的平台,在这里生活一定会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然而袁麟并不想成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安逸者。2他最终选择了位于祖国西部的一飞院就业,以行动践行理念,为了祖国的西部建设,为了国防事业的发展,尽己所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以期在将来为后人留下一小片纳荫之处。
编号0000008, 投身军工 愿济沧海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周文俊,目前已签约中国船舶集团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周文俊出生于滨江邻海的小城南通,从小与水结下不解之缘。本科阶段他就选择了港口与航道工程专业,期间获得国家奖学金、优秀毕业生等一系列荣誉;同时注重实践去验证认知,在三峡工程和洋山港工程等祖国的伟大工程中,领会所学所知的实用价值。2013年,周文俊保研来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他主要研究船舶在波浪上运动这一水动力学问题。在博士期间,他投稿三篇SCI论文,两次在国际会议上发言,并参与组织2014年PAAMES(泛亚海事工程学会)国际会议。在学习和项目工作中,他不断接触并深入了解船舶行业现状,尤其是军用舰船领域。在即将到来的人生道路口,他毫不犹豫地选择投身军工,加入七〇八研究所军船一部。
编号0000009, 不忘初心 携梦前行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博士毕业生毛立夫,目前已签约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生在祖国内地的他,从小鲜有机会接触到大海和巨轮,自从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他便与船舶结下了不解之缘。进入交大,正式成为一名交大人是从交大第一堂课——“选择交大就是选择责任”开始的。大二细分专业时,毛立夫毅然选择了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毕业之后,特意选择了具有军工背景的易宏教授作为自己的导师,继续攻读本专业的博士学位。读博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他参与了多项军工科研项目,负责总体方案设计和船舶性能研究,并先后两次出海参加海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发表了SCI 1篇,国际会议1篇,中文EI 2篇。怀揣“兴船报国、海洋强国”的初心,毛立夫决定加入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做一名纯粹的船舶人,圆了自己投身国防事业的梦,将理想前途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到祖国最需要他的地方努力奋斗。
编号0000010, 到雷达工业的碗里去
蒋冬冬是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子系的博士毕业生,目前已签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作为一位军事爱好者,他始终对国防和军工事业充满了热情;作为一名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博士研究生,他对投身雷达与电子对抗事业充满了向往。在博士学习五年间,他在通信方向著名国际期刊上发表六篇文章,同领域国际会议上发表五篇会议论文。
凭借优异的科研成绩,蒋冬冬获杨嘉墀奖学金。博士四年级暑假,他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中电十四所暑期实践活动。了解了十四所的发展历史以及在雷达工业中扮演的至关重要的角色。最终他如愿进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继续坚持着自己的热爱的事业。
2019年,学校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围绕“人才强校”主战略和“双一流”建设目标,强化“四位一体”的育人理念,凸显“价值引领”的核心作用,推动全员关心就业引导工作。学校把毕业生就业引导工作作为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战略意义的环节,坚持不懈地将就业引导工作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过程,通过推进精细化就业引导和服务,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创新型国家建设输送人才资源。
作者:姜澎
编辑:姜澎
责任编辑:樊丽萍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