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10岁小学生发现一颗超新星

2015-10-14信息快讯网

 

合肥10岁小学生发现一颗超新星-信息快讯网

 

位于新疆南山天文观测基地内的全国首座私人天文台。 (星明天文台创始人高兴供图)

 

 

 

■本报记者 沈湫莎

我国首个天文全民科学项目“超新星搜寻”上线3个月即有收获。10月3日凌晨,来自合肥的10岁小学生廖家铭通过筛选虚拟天文台数据,发现一颗超新星。这个直接基于中国虚拟天文台的新发现,让普通人眼中十分高深的天文研究从此与公众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

无需专业知识也能有天文发现

打开中国虚拟天文台(China-VO)网站,登录并使用在线超新星搜寻项目,即可开始超新星搜寻。

超新星,是某些恒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时出现的一种剧烈爆炸现象,爆炸过程中突发的电磁辐射经常能够照亮其所在的整个星系。所以,当你在虚拟天文台浏览照片时,看到星空某一特定位置突然出现亮斑时,不妨马上将照片发送给网站高级管理员,这或许就是超新星爆发的迹象。

一开始,父亲鼓励廖家铭寻找超新星,出发点本是不想让孩子过早接触电子游戏。不过当廖家铭沉浸在寻找超新星的乐趣中时,或许他正是把寻找超新星当成了一个游戏。中国虚拟天文台负责人崔辰州说:“在相似的照片中找亮斑,如同在玩‘大家来找茬’,这并不需要太多科学知识和学术背景,但需要更多耐心和细心,如果再有一点运气,发现超新星也不难。”

根据后台数据,廖家铭已经在虚拟天文台上查看了12834张照片,是网站10000多名注册者中最“勤奋”的一位。因此,崔辰州认为由廖家铭开启了虚拟天文台的发现“实至名归”。

虚拟天文台的一头是天文爱好者,另一头则是掌握专业知识和仪器的天文学家。在廖家铭提供了“可疑目标”后,云南天文台张居甲、清华大学王晓峰使用丽江2.4米望远镜,拍摄了位于三角座星系NGC582中的超新星候选体光谱。10月5日,他们在《天文学家电报》上发表文章,确认这颗由廖家铭发现的超新星候选体是一颗IIP型超新星。

借助全民力量是天文发展必然趋势

全民天文项目的鼻祖是2007年英国在网上展开的“星系动物园”计划,它被称为天文学研究中一次规模最大的普查活动。志愿者的任务是从100万张明亮的“疑似”星系图片中,分辨出图中哪些是漩涡星系,哪些是椭圆星系,或者哪些根本不是星系。这一计划最终吸引了100万天文爱好者共同参与。志愿者的参与让星系分类工作达到前所未有的细致程度,更发现了诸如骷髅、茶壶、天使等一系列怪异的星系性状,对研究天体演化具有重要影响。

在“星系动物园”网站首页的“为什么我们需要你”中写道:“如果没有‘你们’帮忙,‘我们’要花数年时间才能把所有照片看一遍。”这里的“你们”,指的是公众;“我们”指的是天文学家。崔辰州说:“如果没有公民参与,我们将越来越难应付大数据。”比如,郭守敬望远镜一个晚上就能传回23G数据,这相当于在网上下载8000首歌曲的流量,一个熟练的天文学家或许要不吃不喝24小时,才能看完一台普通光谱巡天望远镜一个晚上的“工作”,不过当他看完时,新任务又来了。而用计算机处理目前还达不到人眼分拣的效果。

美国一直也善于利用公众力量,比如他们发起过“在月球上寻找陨石坑”、“寻找太阳黑子”等全民天文项目,极大激发了公众的参与感和好奇心。

官方携手私人天文台共谱科研佳话

我国首个全民天文项目由星明天文台和中国虚拟天文台合作开展,星明天文台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南郊甘沟乡小梁峰,是国内首座私人天文台。在开展超新星搜寻项目之前,它已经发现了银河系新星1颗、系外新星3颗、超新星6颗,有200多名天文爱好者参与最初的数据筛选和挖掘,是一股不容忽视的民间天文力量。

随着公众科学素养的提升和经济条件改善,越来越多的私人天文台涌现出来,据星明天文台创始人高兴透露,目前全国已经有约10余座私人天文台,他们渴望为国家天文学科发展贡献力量。

一方有需求,一方有能力,官方与民间的合作一拍即合。公众超新星搜寻项目7月底上线以来,星明天文台的QQ群里新涌入了500多位“慕名而来”的志愿者。记者了解到,第二个全民天文项目“小行星搜寻”已经在策划中,民间与官方的天文合作将可能越来越红火。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