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看见精益求精的海派工匠精神

2019-11-08信息快讯网

在这里看见精益求精的海派工匠精神-信息快讯网

在“上海客厅”正中间位置挂着木版水印版本的任伯年《群仙祝寿图》。

第二届进博会首次增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暨中华老字号”展区,以“遇见上海”为主题的上海展区,汇聚了37项国家级和市级非遗项目、69个老字号。其中,挂在“上海客厅”正中间位置的,是一幅十二条屏巨幅通景画。这便是木版水印版本的任伯年《群仙祝寿图》,也是有史以来尺幅最大的木版水印作品,朵云轩历时八年、用约2000块雕版精心雕印而成。它不仅让人们看到中国画出神入化的艺术表现力,也让人们惊叹于海派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

《群仙祝寿图》原作称得上国宝级珍品,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是中国画大家、“海上画派”杰出代表任伯年的经典巨制。任伯年,被尊称为“海派开宗之祖”,人物、山水、花鸟、走兽、虫鱼都能涉笔成趣,形神具备。他继承发扬了中国传统绘画雅俗共赏的格调,又使用西洋绘画的素描、速写与色彩,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天地。英国《画家》杂志认为,任伯年的艺术造诣可与梵高比肩,是19世纪最具创造性的宗师。

任伯年在《群仙祝寿图》中描绘了民间传说中的神仙故事——西王母庆寿蟠桃会的隆重富丽场面,总共画有西王母、小姐、宫女、群仙等46个人物,在形象塑造上画得平易近人,可亲可爱。在画作中,任伯年运用了中国民间年画、漆画和壁画中的重要传统工笔重彩,并且采取了通景屏这一中国民族绘画特有的形式,将画面分为十二条屏,全图高206.8厘米,宽714厘米。合起来是一幅气魄雄伟的巨构,分开来每一屏又各有千秋。

关于《群仙祝寿图》,相传有一个小故事:整幅画作使用金笺,需要用好几两黄金制成金粉,成本之高可以想象。当时艺术市场不景气,上海有一家经营古董的旧货商收购了《群仙祝寿图》之后,竟然打算把金笺粉溶了卖钱。著名收藏家钱镜塘得到消息后立刻抢购下来,后来转让给了上海市美术家协会收藏,原作才得以保存至今。

与《群仙祝寿图》原作同样值得为人们知晓的,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朵云轩木版水印技艺。木版水印技艺源于中国古老的雕版印刷术。朵云轩自光绪二十六年(1900)创立之时起就传承了这一传统技艺,并将其发展成为一门综合了绘画、雕刻和印刷的再创造艺术。通过“勾描”“雕版”和“水印”三道纯手工工艺程序,朵云轩木版水印技艺能将中国书画作品的笔情墨韵原汁原味再现出来,达到“乱真”的效果,作品被誉为“下一等真迹”。其中,“勾描”指的是根据原作用笔的干湿浓淡和设色的微妙变化,在雁皮纸上分组分版用毛笔分别勾描;“雕版”指的是将上述刻稿反贴于梨木板、黄杨木板上,以各种刀法精雕细镂刻制成“饾版”或“拱花版”;“水印”指的是选用原画所用的材料和颜料,将墨和颜色掸刷在已刻好的木版上,再按次序把所有的分版套印在宣纸或画绢上。

木版水印尺幅如此巨大的《群仙祝寿图》,需要绘制的勾描稿、刻印的雕版数量都接近2000件,水印工序更是需要反复手工套印多达40000余次。每一道工序倘若出现一丝偏差,都会在后一道工序中被放大,甚至导致作品中途报废。最终,朵云轩木版水印团队以一道道繁复细致的工序成就了今天人们眼前这件精妙绝伦的巨制。


作者:本报首席记者  范昕

编辑:钱亦琛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