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厕所、大民生——南京西路“后街” 最后333只手提马桶“退役”
2019-11-30信息快讯网
没有抽水马桶的年代,市民如厕是这样一番景象——
石门二路社区管理办主任华超回忆:他小时候,每天早上五点钟左右,能在家中听到窗外有阿姨的喊声,说明每家每户的手拎马桶刷好了。那个时候,他会立刻跑下楼,将干净的马桶拎回家。
住在恒丰小区的居民这样回忆:那个年代里,他们每天早上要拎着马桶走出家门。粪坑被一块重重的铁盖遮挡,大爷阿婆得用一根铁丝将盖子掀开,才可将排泄物倒入其中。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日复一日倒马桶确实有些繁琐,与外人想象中风雅致趣的老宅生活相去甚远。
近年来,中心城区不断探索以“一平方米马桶”工程为主的多种解决居民“如厕难”问题的实施路径。以静安区为例,根据区房管局排摸统计,区内繁华区域存量居住类房屋“手拎马桶”改造户数共为3318户,去年共有1502户居民装上了现代化卫生设施,改造完成数占总户数比为45.3%,余下的将在2020年底前基本解决。
就是这小小的“一平方米马桶”工程,让很多一线居委干部有了新感悟:“装马桶,几乎能够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20多年的社区工作告诉我,有个理从来没变过。只要把实事真正做进百姓的心坎里,老百姓就不会给你‘打回票’”……
尽管过程艰辛,但所有这些努力也都是值得的。采访中,不少居民因为各种原因起初很反对装马桶,可在感受到了抽水马桶的便利后迅速改变了态度,还积极动员左邻右舍——能妥善安置小厕所,就相当于真正改善了大民生。
作者:顾一琼 占悦
摄影:叶辰亮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邵珍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有望提供600种疾病信息,智能马桶会是下一代健康设备吗?
特写:疯狂之后的死寂——探访香港理工大学
牢记殷切嘱托 担当使命责任——电影工作者以积极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电影事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
护航稳增长,开放质更优——上海打造“稳金融”生态圈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我国扩大开放 外资看好中国未来
“南北船”合体!全球最大造船集团——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精准破解“老、旧、小”薄弱环节,老有所安幼有所乐
千余门沉浸式手造课程,80余项非遗手工技艺……周末,不妨来这里体验返璞归真的生活
上海最繁华之地最后333只手提马桶“退役”,老房居民告别“如厕难”
汪朗:书缘与人缘——这几年,由之先生盯上了我们家老头儿汪曾祺的作品
人民日报评论员:美式“人权”“民主”极度虚伪——操弄“双标”不会得逞
时隔6个月,制造业PMI重回扩张区间——经济运行趋稳态势明显
神交——师友周先生文中 | 江青
邓小平与蒋经国的较量与合作——“可惜经国死得太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