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直接换真金白银!上海首单纯“科创知产贷”亮相,银行对中小企业评价大不同
单靠知识产权就能换回真金白银的时代来了!昨天(30日),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与十家银行签署《促进上海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银行要面向具有发展潜力的创新型科技企业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市知识产权局将给予必要的业务指导、政策扶持、信息供给和服务支撑,双方将共同探索市场化运作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新模式新样本。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现场还展示了上海首单纯知识产权评估融资贷产品,这种无需政府和保险公司“背书”的质押融资产品一经亮相,就吸引了多家企业的目光。
“硬核技术”质押,最受银行青睐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指企业或个人以合法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经评估后作为质押物,向银行申请融资的一种相对新型的融资方式。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种方式是为一些“轻资产”且对资本需求巨大的科创类企业“量身打造”的。
此次与市知识产权局签约的十家银行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上海银行、上海农商银行、浦发银行上海分行、招商银行上海分行、兴业银行上海分行、江苏银行上海分行、杭州银行上海分行。
兴业银行相关负责人说,授信额度主要根据企业经营状况、履约能力及营运资金需求,并结合质押的知识产权质量、处置难度合理确定,最高可达银行认可的评估机构评估价值的40%,最高可贷3000万元。“越‘硬核’的技术能获得的贷款授信额度越高。比如,用发明专利质押,更容易获得贷款。”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局长芮文彪表示,自中国银保监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版权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通知》以来,上海知识产权抵押融资发展很快,今年1月至10月,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上海代办处受理专利质押融资合同共65笔,涉及196件专利,质押金额9.8亿元,同比增长82%。
打造全新评估模型,更看重企业“潜力”而非固定资产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2004年上海就开始了相关试点。只是,和房产、机器等有形资产相比,知识产权这类无形资产难以评定又难以流通,因此并不受银行的青睐。以往,企业为了走通这条路,往往要找到政府基金托底、保险公司“背书”,银行才肯放贷。因此,昨天,由中国工商银行和上海容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共同推出首单纯知识产权评估质押融资贷产品一亮相就引起高度关注。
据悉,工行此次针对轻资产科创类企业打造了一套全新的评估模型,在这套评估体系中,评价一个企业好坏的维度不再是固定资产、盈利率,而是核心团队能力、企业研发能力、企业融资能力、行业地位等。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新评估模型下,一家研发医用及工业高分子材料、持有54项发明专利的企业被评为“2A+”,而如果按传统方法评估,这家企业的等级是“一般”。上个月,一笔400万元的贷款已经发放到位。
科创板培育企业上海卓繁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左骏说:“我们是轻资产公司,企业最大的资产就是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解决了我们很多后顾之忧,让我们能够心无旁骛地在技术领域深耕。”
第三方机构帮助银行降低“风控”风险
有业内人士介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能否做好,关键是降低银行对“风控”的烦恼,引入第三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有助于提高放款准确率。
作为工行“外援”,上海容智共同参与了首款纯知识产权评估质押融资贷产品的设计和管理。公司总经理于晓菁介绍,他们通过为银行出具企业知识产权综合评价报告,为贷款提供决策依据。“现在,来找我们的人是越来越多了”。
为让更多银行拥有专业的知识产权评价团队,“上海市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联盟”也于昨天成立,该联盟旨在为知识产权金融工作提供政策交流、业务协调、信息对接、价值评估、法律风控等服务。
作者:沈湫莎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任荃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