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人际关系中的“隐形暴力”,《情感勒索》教你学会更好地去爱
生活中有一种来自亲朋好友的伤害,轻则让我们产生恐惧感和罪恶感,重则毁掉我们的幸福,这种伤害就是“情感勒索”。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以下现象:
“如果你要去工作,我们就一刀两断。如果你不答应我的条件,我的遗嘱上就不会有你的名字。如果你要跟我离婚,你就别想见到孩子。别跟我吵,我要得抑郁症了。如果你不照做,我就不吃饭,不睡觉,不喝水……我会帮助你,只要你答应……”
如果有这些现象,你就是遇到了“情感勒索”。这一概念是美国著名的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在《情感勒索》中提出的。她在书中列举了大量真实的案例,阐述了“情感勒索”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做出改变去摆脱其造成的心理伤害。
小编整理了《情感勒索》一书中提到的部分内容,这本书的受众不局限于遭受“情感勒索”的群体。即使现在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来自查和预防,避免成为“情感勒索”的加害者或受害者。
情感勒索者的四种面目
情感勒索者会通过提出要求、施加压力、表达威胁来达到目的。不过,具体的表现形式会有所不同,本书作者把情感勒索者分成了下面四种类型:
第一种勒索者最容易识别,我们叫他“惩罚者”,也就是只要不按他说的来,就会受到惩罚。惩罚者可以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积极的惩罚者一旦遭到拒绝就会马上大发雷霆、撂狠话。比如他们会说,“要是你和我离婚,你就休想再见到孩子!”“要是你今天迈出这个门,就永远也别回来!”相反,消极惩罚者没有强烈的表现,他们擅长的是冷暴力,比如生闷气、拒绝沟通,或者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故意放很大声的音乐来表达抗议。
第二种是“自我惩罚者”。如果说刚才说的惩罚者是喜欢折磨别人,那自我惩罚者就喜欢“自虐”,通过威胁要自我伤害,利用对方的同情、愧疚或者责任感来达到目的。比如有的小孩会跟家长说,“如果你不给我买玩具,我今晚就不吃饭了!”更极端一点的自我惩罚者,会以死相逼,比如“你要是离开我,我就去吃安眠药!”
第三种勒索者叫做“受害者”。他们不会威胁要伤害别人或者自己,而是摆出受害者的姿态,沉默不语、郁郁寡欢,让你觉得良心过不去。不过,并不是所有“受害者”都保持沉默,也有的人特别会演,主动跟别人诉苦。本书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年轻职员虽然工作态度和能力都不行,但她很想加入公司的一个新项目,于是她声泪俱下地跟上司说,自己每天都很焦虑、很痛苦,只有参加这个项目才能让她好起来,否则她就会陷入抑郁。上司一听,觉得自己有责任帮助她,她最终如愿以偿。
最后一种是“诱惑者”。这种勒索者最不容易被察觉,因为他们往往会给出鼓励和承诺,拿爱和金钱等等东西作为奖励。但是,他们的奖赏实际上是镜花水月,只是为了利用你达到目的。大家应该听过毛驴和胡萝卜的故事吧?为了让毛驴干活儿,主人在毛驴头顶上吊了一根胡萝卜,在它的诱惑下,毛驴一直拼命往前走。可惜的是,就像毛驴永远吃不到那根胡萝卜一样,我们也永远得不到诱惑者承诺的奖赏。
情感勒索者的内心世界
不难发现,情感勒索者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不在乎别人的想法和感受,不择手段地想要达到目的、战胜对方。为什么会这样呢?在本书作者看来,这跟他们对失败和失去的深度恐惧密切相关。
首先,他们对人际关系缺乏安全感。情感勒索者常常觉得,别人对自己的关注都是有限的,而且很容易消失,所以,只要有机会就要紧紧抓住。这种心理往往跟童年不愉快的经历有关,比如曾经被亲人抛弃过。这种被抛弃的记忆导致他们对人缺乏基本的信任,长大之后,一旦出现类似的情景,就会唤起伤心往事,促使他们采取防御措施,避免再次遭受痛苦。
其次,他们特别害怕失败。一般来说,情感勒索者对失败的承受力非常低,只要他们感觉受到了挑战,就会采取主动的进攻姿态,希望把痛苦转移到对方身上,以此证明自己是坚强的、有力量的。所以面对分歧,勒索者的脑海里只有三个字:不能输。他们不会跟对方一起商量,共同解决问题,而是要千方百计地证明自己是对的,占得上风。
最后,他们对失去怀有深深的焦虑。有些勒索者已经拥有了一切,但还想要更多,或者害怕失去现在拥有的东西。这类人往往过得顺风顺水,没受过什么挫折,对生活有着不切实际的期望,认为得到是常态,失去就是反常。因此,一旦觉得自己可能会被剥夺某些东西,他们就会变得惊恐不安,用惩罚或者威胁的方式保住自己的特权。
总之,情感勒索者的心理调节能力比较差,挫折和失败往往会让他们感到巨大的压力和威胁。所以对他们来说,挫折就像一个警钟,应该马上采取行动奋力反抗,否则就要面对无法承受的后果。这也是为什么情感勒索者会不顾他人感受,想尽办法达到自己的目的。
当然了,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情感勒索不是一场独角戏,如果没有另一方的妥协和退让,勒索的戏码就无法进行下去。那么,我们为什么会对勒索者屈服呢?让我们换个视角,来看看被勒索者的心理世界。
情感勒索的危害
情感勒索虽然不会危及性命,但却会给身心健康造成长久的伤害。
首先,情感勒索会带来情绪痛苦,削减我们的快乐。被勒索者在妥协和让步的过程中,往往会尽量压制愤怒、怨恨之类的消极情绪,避免出现矛盾。但这会让负面情绪无处释放,转而以更糟糕的形式出现,比如焦虑、抑郁、暴饮暴食、身体疼痛。
其次,情感勒索会破坏自我的完整性。当你一次又一次屈服在对方的胁迫之下,你会懊恼自己的软弱,悔恨自己的退让。你还会发现,自己的底线在一点点被突破,自尊也在一次次被打击。长此以往,我们就会渐渐习惯取悦他人,失去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也就是失去了自我。
除了被勒索者以外,情感勒索也会伤害到我们身边的人,因为你在向勒索者屈服的同时,可能就背叛了其他人。比如老板对你说,“这个月必须完成任务,如果来不及,就睡在办公室。”而孩子又对你说,“这个周末你要带我去游乐园,不然我就不喜欢你了!”面对情感和利益的冲突,不论怎么选,都不会有一个完美答案,而你也会因为深陷两难局面而更加内疚和自责。
最后,情感勒索会严重损害亲密关系。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试想一下,如果一再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你还会对别人敞开心扉吗?恐怕你会慢慢丧失对人际关系的信任,变得越来越有戒心。
这时候,你虽然能防止自己再次被别人利用,但同时,你也变得善于伪装,不愿流露真感情。结果呢,即便是面对跟我们真诚相处的人,你也会处处掩饰,让亲密关系出现巨大的隔阂。更有甚者,为了弥补自己当初被剥夺的情感,获得心理上的平衡,曾经的被勒索者可能会转而操控别人,成为下一个情感勒索者。
到这里,大家对情感勒索的表现类型、惯用手段、双方的心理机制以及种种危害,应该都有了更深的了解。既然情感勒索危害身心、损害关系,我们究竟如何才能摆脱情感勒索的阴影呢?
走出情感勒索的阴影
经过这样一轮观察,我们就能把勒索者的要求、行为和我们的反应联系起来,认清情感勒索“要求-施压-屈服”的全过程。当然了,认清事实还不够,我们必须采取行动才能打破情感勒索。大家不妨参考本书作者提供的下面几种策略:
第一种策略叫“非防御性交流”。我们已经知道,勒索者会利用威胁、指责等等攻击性的方式让我们就范,如果你急于辩解和反驳,就会进一步激起对方的情绪,火上浇油。如果反过来,用非防御性的交流化解针锋相对的状态,勒索者就会失去情绪的武器。比如你可以说“我理解你看问题的方式”或者“喊叫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等你更冷静的时候,我们再谈吧。”
第二种策略是“化敌为友”,向勒索者寻求帮助。大家也许会觉得不可思议,想要操控我们的人,怎么会反过来帮助我们呢?事实证明,如果对方参与了你的决策过程,他也会更愿意站在你的角度帮你解决问题。比如你可以问对方,“你能帮我弄明白你为什么这么生气吗?”“你觉得我们怎么做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这个策略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把敌对紧张的双方,转化为共同解决问题的盟友,勒索交易也就随之解除。
第三个策略:“以物易物”,双方同时让步。在情感勒索中,往往是对方进一步,我们退一步,但在正常的关系中,双方都应该做出妥协。如果你坚定表达了立场,也试着跟对方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带头做出让步,而对方依然不肯退让,那你就要重新考虑是否有必要继续这段关系了。
除了上面几种策略,我们还需要调整观念,排除不必要的恐惧、责任感和内疚感,切断自己的情绪“快捷键”,让勒索者无从下手。
在对抗情感勒索的过程中,我们会慢慢明白,当别人以情感作为威胁的时候,你不只有屈服这一种选择,通过尝试发现其他选项,你会感觉越来越有力量。在成功摆脱情感勒索之后,曾经的困惑和自责会被自尊自信所取代,让你找回平衡而完整的自我。
欲爱人,先爱己,小编与诸位读者共勉。
摘自《情感勒索》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宣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