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会所有了国标:与其他场所须隔断,母婴分离不得超1小时

2015-11-05信息快讯网

 

11月4日,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产后母婴康复机构行业管理与服务指南》(简称《指南》)正式对外发布。 CFP 资料图

最近几年,上海的月子会所如雨后春笋般开出,收费动辄十万元以上,但是这一行业一直没有统一规范和标准。澎湃新闻了解到,经过两年试行,11月4日,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产后母婴康复机构行业管理与服务指南》(简称《指南》)正式对外发布,这也是第一个关于月子会所的行业标准,明确提出,产后母婴康复机构的床位设置应在12张以上,母婴每天分离时间不超过一小时,一名护理员最多服务三对母婴,同时提出反对蜡烛包等不科学的护理方式。

多数月子会所属于家政行业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产后母婴康复机构2000-3000家。与此同时,由于缺乏行业准入规则和规范监管措施,在产后母婴康复行业中浮现出诸多问题,部分产后母婴康复机构行业素养欠缺、缺乏常态管理,不仅没有对母婴产后康复构成帮助,甚至还造成了损害。

据了解,目前上海只有少数月子会所是公立医院与社会医疗机构合作办医提供月子服务,大多数月子会所因属于家政服务行业,注册时不需卫生、食品等前置审批,只需申领执照,即可开业。国家对会所护理人员,也没有职业上岗的资质要求,因不属于医疗机构,其也不属于卫生部门的监管范围。

面对现状,“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于两年前成立了“产后母婴康复机构管理委员会”及“专家委员会”,在此基础上,发布了《指南(草案)》,初步规范了产后母婴康复机构的设施设备、环境、人员、服务、内部管理等。

11月4日,《指南》正式发布,在2年前草案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了母婴权益,对母婴康复保健机构的组织架构、服务体系和运营内容进行了详细的界定;明确了产后母婴监测的频率、新生儿微量元素补充的流程管理;新增了乳房肿胀的评估标准和产后母婴康复机构医务室的建立标准;在母婴接触、新生儿喂养、新生儿皮肤护理、设施设备、消毒隔离、公共区域环境的感染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更为细致严谨的阐述。

提倡母婴每天分离不超过1小时

按照《指南》的要求,产后母婴康复机构应选址于交通方便、环境安全卫生的区域,须远离污染区和危险区。建筑基地应阳光充足,通风良好,视野开阔。可以为独栋建筑,也可与其他场所如宾馆共用一栋建筑。产后母婴康复机构与共用的其他场所之间应有必要的隔断设施,保证严格的独立性;电梯和楼道也应独立,不得与其他场所共用。

指南提出,产后母婴康复机构的床位设置在12张以上,应建有居室、食堂、洗衣房、功能活动室、办公室等基本场所,室温应保持在22℃-26℃,定时开窗通风每日至少两次。产后母婴康复机构应当为产妇及婴儿配备固定的护理人员,建议一名护理员只服务一对母子,最多不得高于三对母子。产后母婴康复机构应贯彻“24小时母婴同室”的观念,母亲与婴儿每天的分离时间不超过1小时,鼓励按需哺乳。

指南的规定相当细化,比如:反对用蜡烛包式的包裹新生儿,婴儿包裹不宜过紧或捆绑,应保持双下肢屈曲以利髋关节发育。产后母婴康复机构应严控添加奶粉,帮助新生儿做到纯母乳喂养。食堂应有卫生部门颁发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如自身不具有餐饮条件须由其他单位供应的,相应单位应持有营业执照和食品卫生许可证,如该食物中存在易腐食品如加工食品、奶制品等,应采用冷链物流。每天对荤素食品进行留样,并保留24小时。

尽快建立月子会所评级方法标准

配合此次《指南》发布,首届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产后母婴康复适宜技术培训班为来自全国70多家机构的从业人员进行了培训,包括卫生消毒、饮食营养与卫生、环境管理、康复知识和心理疏导等方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产后母婴康复机构管理委员会理事长徐丛剑表示,产后母婴保健康复机构关乎千万个家庭的利益,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将尽快制定和建立产后母婴康复机构评级评等方法与标准,从质量、规模进行多维度、持续化的行业指导和评估,引导群众合理选择。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