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龙:我更享受幕后的感觉

2015-11-10信息快讯网

 

郑晓龙:我更享受幕后的感觉-信息快讯网

《芈月传》是继《甄嬛传》之后,导演郑晓龙、编剧王小平、主演孙俪再次合作的作品。从剧照看,两者十分相似。 (片方供图)

电视剧连续剧《芈月传》将于11月30日起播出。昨日,该剧第一次公开了片花,这部由郑晓龙执导、王小平编剧、孙俪主演的古装剧,与《甄嬛传》共享同一套“班底”。而这套班底则成了电视开播前最响亮的广告。不少业内人士发现,在电视剧行业,以导演、制片人为核心,再辐射到演员的成熟班底已经逐渐成为IP:推出过《北平无战事》《伪装者》《琅琊榜》的侯洪亮制作团队,以《打狗棍》《勇敢的心》《大秧歌》的郭靖宇团队等,都已形成固定的风格与品牌效应。

“与过去光看内容不同,现在产业链上的所有环节都成了宣传点。”导演郑晓龙认为,从单看题材到关注班底,体现了观众对电视剧的制作品质越来越高的需求,但是幕后班底逐渐“走上台前”,则是被商业逻辑主导。郑晓龙坦言:“我更加享受幕后的感觉,我可不是IP。”

重复自己会让“班底”失去品牌价值

电视评论人李星文将影视市场对制作班底价值的重视,解读品质要求的回归。“多年来,电视剧都是‘预售’,购买者无法在前期看到全片。所以往往都是跟着明星阵容走,而对于一部剧的品质而言,导演、制片人等幕后阵容的作用其实大得多。”看面子更看“里子”是影视剧消费成熟的一种表现。

“品质”确实成为了不少班底突围的原因。从去年起,以制片人侯洪亮为核心的创作团队先后推出了《北平无战事》《伪装者》《琅琊榜》《他来了,请闭眼》4部电视连续剧作品。虽然这些作品在题材与内容上拉开了梯度,但“正剧范儿”的镜头语言让4部电视连续剧在各自的目标受众群中打开局面,分别登顶“同时段收视率”冠军。在业内人士看来,在大量电视剧刷屏的当下,除了剧情外,观众对电视剧也有了更苛刻的审美要求,而这恰恰考验着制片人与导演对作品的专业、敬业程度与内容转码的执行力。

然而,固定的“手势”也让一些团队的作品陷入了模式化的困境。比如某班底近年推出的两部抗战题材电视剧就遭遇观众“分不清”的尴尬,原来他们不光主要演员完全重合,连角色的性格、矛盾关系、故事的地理背景甚至是背景音乐也高度相似。虽然导演否认了“套拍”,但观众的审美疲劳还是影响了电视剧的收视率与口碑。

“班底唯一能够重复的是质量,而不该是内容与角度,重复自己会凋弊班底积累的品牌价值。”郑晓龙坦言,虽然《芈月传》沿用了《甄嬛传》的班底,但让观众觉得两部剧相似是自己最不想看到的。为此,《芈月传》定位人物传记,将故事背景设定在风云变幻的战国时代,为了让整部剧的史诗格局更强,电视剧不再局限宫廷的格局,引入了不少实拍冷兵器作战。

从“做片”到“吆喝”,不能被商业绑架

“过去一部片子获得口碑与收视率的肯定后,观众一看介绍,才会感叹‘啊呀,原来这个片子是他做的’。而现在,幕后的导演、制片人,不光要做片子,还得出来吆喝。”郑晓龙承认自己对走到台前有些抗拒,而在商业宣传逐渐覆盖影视生产各个环节的当下,从幕后到台前已经不可避免。

当班底本身被翻炒成可以“预支”人气的商业概念,商业逻辑的蚕食也已经开始。某位靠着青年题材电视剧打开知名度的导演,特意为自己的某部新剧套上“男性时尚剧”的概念,并且为配合宣传多次以都市“潮男”形象亮相。冲着导演的名头,在还没搞清电视剧的具体内容之前,广告商就纷纷找上门来。最后剧中生硬的广告植入、对时尚的刻意迎合,硬是把电视剧消解成了一部广告与网络段子的“大荟萃”,一经播出便“差评”一片。

“当制作人、导演成为IP时,不仅会带来资源聚拢效应,也会让电视人被喧嚣包围。”一位电视制片人表示。在郑晓龙看来,再好的制作班底也会有失败的作品。所以观众与资本都不必过分迷信导演或制作人。而对于电视剧制作者来说,静下心来创作,用内容本身说话,才是最重要的。

文汇报记者 张祯希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