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放弃任何一块顽石
■本报首席记者 唐闻佳
初见单英,大把的白发很惹眼,这个50岁不到的农村教师有着超越年纪的苍老。但只要开口说话,这个语速极快的大嗓门英语老师瞬间像个孩子。
金卫中学是金山一所普通的公办初中,没有华丽的校舍,更没有拔尖的生源,有的就是附近村落的农家娃,以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用校长夏玉芳的话说,这是“真正的生活的底层”。单英在这里待了30年,这个教学水平突出的老师有多次跳槽的机会,但都没走。
过去10年,她一个人住在金山的老屋,和小家庭过着周末团圆的日子。她把内心五彩斑斓的世界都献给了这所上海远郊的乡镇初中,听她的故事,一幅鲜活的农村教育图景。
上海农村教师口述实录
我常用我的故事鼓励娃娃们,你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但可以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
——单英
我觉得自己没做什么事情,只是在看到这些孩子时,常常想,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待他们。
——朱燕
考虑到不少孩子考高中很困难,我就办分流教育……当时,中国农村正发生着巨变,服装厂、机修厂一家家开起来,急需技术工人。我们的分流教育搞得轰轰烈烈,不少孩子初中毕业后顺利进入工厂,家长们都很欢迎。
——张新华
【口述实录】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不离开农村?我就来说说我所经历的农村教育。
“你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但可以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
我工作了30年的金卫中学,毗邻金山石化区。十多年来,继热火朝天的炼油工业后,新的商业形态吸引来一批批新的外来劳动者。他们随金山新城的发展聚拢而来,那里商业街、商品房拔地而起,这些外来务工者白天在新城挥洒汗水,晚上回到老城的出租屋。同样位于老城的金卫中学就成了这群外来务工者下一代的就学之地。
多年来,金卫中学的生源形成了两分格局:45%的金山本地农民子弟,55%的外来务工者子女。
我们给本校学生做过统计,发现他们的父母除了建筑工地的苦力,多是石化区菜场摆摊的。前阵子,市里布置学生观看一档国学节目,大部分学生说没看。因为家里没有闭路电视。闭路电视费每月23元。我们有个班,一半学生的家长是附近收破烂的。
“我们无法选择生源,但可以选择自己的工作态度。”“我们要充分发挥每个孩子的潜能,使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和有用的公民。我们不培养精英。”多少年来,我们把这些学校的目标、理念背在心里。对我来说,这些话有特殊意味。
我是从金卫中学走出来的金山娃。小时候,我的家庭条件很差,9岁母亲去世,一个弟弟,一个奶奶,就靠父亲微薄的收入。父亲希望我早点退学。几次停课后,校长兼班主任宋伯仁老师跑到我家,“这孩子常考第一,不读书,太可惜。”校长鼓励我无论生活多么艰难,一定要把书读下去。我咬咬牙,决定出去捡垃圾。那时每周上六天课,礼拜天我就出门捡垃圾。
那是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资源再利用的氛围很浓,牙膏壳、烂电线、胶鞋底,很多脏东西都是我的宝贝。如今满大街都是塑料袋,当时塑料刚刚出现,很珍贵,捡到了塑料袋简直如获至宝。
就这样,我部分靠着姑父接济,部分靠捡垃圾,得以交学费,买笔和本子。那些年,村里就我一个女孩还在念初中。
1981年,熬到了中考。因为崇拜宋校长,我一心想考他的母校——上海第六师范,我想当老师。那年,我以金卫公社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六师。我们学校5个女孩考出农村,除了我,还有4个考上了卫校,人称“五朵金花”。
这在当地是天大的事,校长敲锣打鼓把录取书送到我家。考上中专意味着脱掉了农村户口,变成了城镇户口,在我们农村这叫“跳龙门”。
至今我都很感激这个校长,师范毕业后我回到母校,常用我的故事鼓励娃娃们,你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但可以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
一边是师资缺乏,一边是物质文明冲击带来的新挑战
这些年,我们考出去的学生很多,他们在为社会做着各种各样的贡献,我很骄傲。更让我欣喜的是,也有人回来的。我的好几个教学搭档,就是我曾经的学生。
30年教龄,我当了30年的班主任,生孩子那会儿,上午肚子痛,下午才进的产房。为什么这么拼?一来,我喜欢当老师;二来,农村真的缺老师。
1985年,我中师毕业理应去小学,但中学缺人,我被借到初中,一干就是大半生。记得到金卫中学第一天,学校派我到村办点上班。80年代,村校有很多代课老师,科班出身的我被当成了宝贝。校长说,你想教什么,自己挑。我想想,就英语吧。第一周,我开始教3个班;一个月后,当起了班主任。
这一干就是9年。1994年,随着道路设施改善,城市基本交通覆盖,孩子们上学路不再难,村校相继关闭,我也回到了金山老城的本校。
社会发展了,生活改善了,新问题随之而来。如果说以前是穷,面临的问题是怎么鼓励孩子不放弃学业;新问题是富起来了,孩子们也变得浮躁了。
1994年,我中途接手初二的一个班,这个班纪律差全校闻名,还有4个男生打架、抽烟、偷窃,样样在行,人称“四大金刚”。从接任班主任的第二天起,也就是大年初五,我花了整整四天走访了“四大金刚”以及原班干部等17名同学的家,然后组建新班委,商讨搞好班级的对策。
中考那年,这个班的英语成绩超县平均分10分。事实证明,“问题班级”不是没有感化的可能性。
2008年,一个班级撤班,5名同学进入我的班级,包括全校有名的小C。她父母离异,长辈认为愧对她所以宠溺之至,小小年纪的她抽烟、逃课、开房。
那年暑假,我跟她约定每周给她一封信。
写信,会不会太土?其实不然。这是一个又敏感又自卑的孩子。如果我常找她谈话,同学们会想,她是不是又犯错误了?书信交往不会伤她自尊,另外,有些话面对面说效果未必好。就这样,我们开始了“地下交往”。
新学期开学后,小C没逃过课,期末考试名列年级第五。但好景不长,2010年5月她又逃学了。我不再苦口婆心,临近毕业,我扔给她两篇截然不同的评语。
评语1:你是个聪明、可爱、性格开朗的孩子,上课能专心听讲,思维活跃,记忆力好,自学能力很强,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年级组前茅……老师相信,你能成为所有盛开花朵中最绚烂的花朵之一!
评语2:一个聪明但又有点野性的女孩,成绩优良但做事任性,毫无自制能力……有连续一星期旷课和逃夜史,你的行为令老师和同学十分惋惜。
第二天,当得知她选了第一份评语,我想,有希望了。小C返校后直到毕业没再缺过课,考入一所不错的高中;2013年,考上了本科。
一次教工大会上我说过:我们应该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材,不能放弃任何一块顽石,他们可能就是明天我们的比尔·盖茨。
话说得有点大,但对农村教师尤其紧要。不同于城市孩子,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是缺失的,全靠学校教育,老师的担子更重。我们要教知识,更要教做人。
但这些年,我的困惑越来越大。我发现,每个问题学生背后必有一个问题家长,一个问题家庭。不过,以前的家长相对朴实,他们愿意配合学校,现在社会风气多元化了,家长也难弄了,搓麻将、放任孩子的大有人在。单靠我们拴不住学生,这是我现在最大的困惑。
好多学生家长都曾是我的学生,这种感情,我怎么走得了?
当然,农村教育也有很多开心的事。
我有一对学生,他们在6年级时走到了一起,有学生向我检举他们“早恋了”。我就默默地观察他们,真是让我意外,别的孩子有换男女朋友的,他们始终在一起,并且毫不越界。
“这不是谈恋爱,是互生好感。”6年级时,我没打扰他们,还帮他们说话。7年级时,我找他们谈话,我说,老师佩服你们,互相鼓励,很不容易。
那年毕业季,女生直升了华师大三附中,我就鼓励男生,要加倍努力。结果男生考得比女生还好,两人步入同一所高中。
四年不离不弃,不越界,成为学习上的好伙伴,这是多么纯真而美好的感情!我为什么要去破坏?!我觉得,当老师很多时候需要有教育的智慧,不然美好的事情也会变成悲剧。
去年教师节,他们回来看我,看到我长出那么多白发,他们跑出去合买了一把谭木匠的木梳,上面刻着一句话“爱,从头发开始”。看了这,怎叫我不感动?我怎么舍得不当老师?
这些年,因为我教学水平不错,不少学校包括私立学校“挖”我,我没走。教学的任何挑战对我来说都不是难事,多少年来,我已经针对不同层次的孩子总结了一套教学心得。举个例子,30年来,我坚持每份作业、每张考卷都自己再做一遍。教了30年,题型、知识点早就烂熟于心。为什么我还这么折腾自己?因为做了之后才知道重点,可以重点问题重点分析,一般问题一般分析,不然浪费学生的时间。这样做了之后,还要结合孩子们的作业,在每道题上写上答错学生的名单,点评时就知道重点给谁解释这道题。
那为什么不走?舍不得走。
我有很多机会离开金山。我们一家三口都是老师,老公在莘庄教书,女儿在长宁区教书。2004年,我们在莘庄买了房,但我一直住在金山的老房子,整整十年我们是“周末夫妻”。
今年这是我接手的第10届学生,开学前,校长跑来跟我说,“有200个家长打招呼要进你的班,怎么分啊?”这里的家长们,好多是我曾经的学生。我心里清楚,当年的优秀孩子好多走出了金山,现在还留在金山的,孩子还来上我们学校的,可能生活的境遇并不如意,但他们也盼着自己的孩子能成才。这种感情,这种信任与托付,我怎么走得了。
【问答单英】
问:学生说的哪句话最让你感动?
答:最近,“四大金刚”之一回来了。他儿子老旷课,“金刚”被班主任喊来学校时正好撞见我,他毕业后我们没见过面,这一见面他开口就是:“单老师,你都满头白发啦,我们以前太调皮了,当时真不懂事啊!”他摸了摸我的头发,我听得眼泪掉下来了。
问:你目前最希望得到什么支持?
答:现在的家长不同从前,不配合,还做起了坏榜样,如果要说支持,希望大家给我们农村教师出出主意。
问:农村学生最需要哪些帮助?
答:不是学生需要帮助,而是农村的爹妈。他们得学会如何当家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现在这第一任不少人没当好。
当班主任需要和当妈妈一样用心
■本报首席记者 姜澎
【口述实录】
我是土生土长的凌桥镇人,在这里已经工作了18年。当年我从松江师范学校毕业后,就没想过会去其它地方,干其它工作,回到这个我曾经读书的学校——凌桥镇中心小学,当一名数学老师,就是很满足的人生了。说实话,我觉得自己没做什么事情,只是在看到这些孩子时,常常想,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待他们。这些七八岁的小学生,之所以愿意好好学习,尽最大努力做到最好,常常就是因为他们喜欢你,并且觉得你也同样地喜欢他们。
小学老师除了是老师,还得担任妈妈的角色
30多年前,我上小学时,这里很少有外地孩子,但是现在一个班里70%以上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些班甚至全是。他们的爸爸妈妈大多数是开集卡的,要不就是种菜的、摆摊的。
都说现在的孩子是个宝,这些孩子的爸爸妈妈虽然也爱孩子,但由于工作关系,对孩子的关心并不多,这导致孩子们的行为习惯较差。有些家长来开家长会,到了签名时,甚至会和老师说:“老师,你帮我签个名吧,我没有上过学。”
从教18年,我一直担任班主任,我觉得更多时候班主任演绎的是母亲的角色,需要你用心、用情关爱每个孩子。
在学校附近的路上,进进出出都是集卡,学校集卡司机的小孩特别多。有时,爸爸开着集卡出车,妈妈要跟车,少则两三天,多的十多天,孩子就一个人揣着点零钱上学放学,自己照顾自己。有哥哥姐姐的,则跟着哥哥姐姐,也就是四五年级的照顾一二年级的,刚刚上初中的照顾小学生而已。
这些孩子,往往才上一年级,就每天自己买点包子大葱或麻辣烫当饭吃。有时早晨到学校,都能看到鼻涕干在小小的脸蛋上。一问,准是爸爸妈妈出车去了,起床忘记洗脸了。
没办法,每次我接一个新班,开家长会时都要关照家长,你们出车去,尽量找亲戚来照顾孩子,不行的话,就告诉我一声。这样一来,我早晨到校第一件事就是问孩子,昨天几点睡的,晚饭吃的什么,早饭吃的什么,没吃就给他们去买早饭。晚上打电话给他们,催他们早点睡觉。看到这些孩子我常有一种忍不住的心疼,我女儿也上四年级,我很难想象让她一个人在家自己吃饭。
当你关心孩子时,孩子也在悄悄地关心你。有一年,我身体不好,平时班里的纯净水都是我换的,但那段时间,我不太能弯腰。一天,水喝光了,我正努力想把水桶换上去,班长跑上来了,斩钉截铁地说:“老师,我们来换水。”原来,他和班里的几个男生早就想帮忙了,但是二年级的小男孩,又担心搞砸了,所以下课时,几个小男生一起试过,看能不能把水桶换上。那时我想,孩子们其实很懂事,他们在得到你关心的时候,也在默默地关心着你。
发现每个孩子的特点,和孩子一起成长
说实话,我们乡村小学的孩子,虽然有各种不足,但每个孩子也都有优点,我要做的就是发现他们的优点。他们常常因为得到了正面肯定,愿意加倍努力学习。孩子喜欢你,就会努力听你的课,尽他们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
2007年,学校扩招,大批外来务工人员子弟涌入,面对年级组唯一纯“外地班”,老师们望而却步。看到大家的顾虑和校长的为难,我主动要求担任班主任。家校合力,习惯培养是我改变这群孩子的有效途径。每天下班后,我都会穿过大街小巷,甚至是蔬菜地,进行家访。孩子们艰苦的居住环境、简陋的家庭摆设一次次震撼了我。
我们班有一个随班生小蒋,她的学习能力确实不如别人。可能是因为自卑吧,她平时和同学的交流也很少,课后常常一个人发呆。但从她的作业可以看出,她很努力,字写得很好。我发现她有一个特长,跳高特别好,运动会时,我就鼓励她报名。结果当我统计名单时,发现她没报名,我在班上问,还有谁想报名的,她迟迟不举手。我问全班学生,我们班谁跳高最好?小朋友们立刻就说出了小蒋的名字。小蒋参加后得了名次,她很开心,也开始愿意和同学交流,和我交流了。更令人意外的是,原本数学是她最怕的科目,但在小学毕业考试时,她的数学考了90多分。
带这个外地班的五年中,我因为颈椎脱位病倒了,但是,我想到那些孩子家长期望的眼神,想到这些天真的孩子对我满心的依赖,根本放不下心来休息。所以,我采取了保守治疗,整整八个月,我戴着颈托工作。每次看到我僵硬的举止和脖子上那道因为低头批改作业而被颈托勒出的红印,常会有孩子来交作业时心疼地问:“老师,您痛吗?我们以后会乖一点的。”说实话,确实非常痛,但是孩子们也给了我最大的回报。2012年5月,这个我带了5年的民工子弟班在连续两年被授予校优秀中队的基础上,又被光荣地授予上海市快乐中队、新区红旗中队。
18年来,我还一直担任着两个班的数学教学,是数学骨干教师。我很努力地在业务上发展自己,也得到了收获。曾获第七届上海市中小学电脑设计大赛一等奖、新区教育软件大赛一等奖、新区教学设计大赛二等奖、新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大赛优胜奖等。我也多次被评为镇“优秀教师”、区“园丁奖”。
说实在的,这有我努力的因素,更多的是孩子们给了我成长的机会,我得到的任何荣誉中都有他们的功劳。
【问答朱燕】
问:最想对学生说什么?
答:孩子,不管以后你们在什么地方学习,你们都要做好自己。
问:农村学校与市区学校最大的差距在哪里?
答:生源。家长对教育并不那么重视,这也是农村教师额外付出更多的地方。因为老师还要花费很多精力敦促他们课外的学习情况。
问:坚守农村教学一线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答:专业上的成长、机遇和发展的空间比较少。去外面听精品课的机会相对少一些。
问:目前最希望得到什么支持?
答:最希望能够有一个导师带领我专业上的成长。常常觉得自己还需要更多的提升。
辗转奉贤东半区六所学校做校长
■本报记者 钱钰
35年,辗转六所学校任校长,奉城二中党支部书记张新华的足迹走遍了奉贤东半区。
人家都是“往高处走”,他却越调条件越艰苦。他曾到过一所情况复杂的学校,前14位校长,每届任期不超过三年,但张新华一干又是十年。
至今,他去买菜,还总有些不认识的家长往他的菜篮塞点韭菜、毛豆——农村人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感激。
【口述实录】 “老师你不要走!”
1980年我从上海第六师范毕业,一心想到城里教书,上海市去不了,奉贤县城的南桥也行啊。我学的是英语,县城不少校长想“挖”我。父母劝我,农村虽穷,但越是穷的地方越要好老师。我就留在了奉城一小。
那时校舍很破,但孩子们对知识充满了渴求。放学后,总有三五个孩子跑来让我教英语。我就开英语兴趣小组,孩子们挤破头想进来,当时每周两次活动。说实话,老师教书挺省力。
1996年,又一个老师跳槽了,我也有跳槽机会,我跟学生半开玩笑地说:“杨老师走了,我也要走了!”他们急坏了:“老师,你不要走!”有的孩子哭了。第二天,不少父母跑到学校劝我别走。此情此景,我是真舍不得走了。
这一留,就是36年。
1987年,我被提拔为头桥小学校长。那个学校的环境比奉城小学还要差,我每天骑车一个小时上班。5年后,我又被派去洪庙中学做校长。当时,我搞分流教育,考虑到部分学生考不上高中,我就在初二时将他们分流出来,请来能工巧匠,教女孩子学缝纫,男孩子学钣金,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当时,中国农村正发生着巨变,服装厂、机修厂一家家开起来,急需技术工人。我们的分流教育搞得轰轰烈烈,不少孩子初中毕业后顺利进入工厂,家长们都很欢迎。
40年里换了14任校长,我一呆就是十年
1997年,我又被调入四团中学当校长,哪次调动都不像去四团这次难。这所学校办了40年,换了14任校长。教师常闹矛盾,校长压不住。
我打算干完一年就走人,所以我就做一件事——听课,把每个老师的课听上两三遍。随后针对教学,给每位老师讲三条优点,一条缺点。我就像一个同事一样,来听听你的课。
老师们慢慢接受了我,居然还有老师破天荒地拉我去听课。我也有了信心,我们领导班子、党员老师统一思想,再找老师谈心,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学生那头,我挨家挨户地动员流生返校。我给家长三点承诺,一是承诺让孩子拿到毕业证,二是免学费,三是帮他们掌握一项技术。
我在这所学校一干就是十年。
2006年,五四农场“属地化”管理后,我又被派往离家30里的五四学校。教育局领导对我说,农场老师大多是上海市区人,能说会道,年轻的乡下校长怕压不住。我说,我反正苦过来的,去试试。
五四学校的一些老师感觉呆在海边不安心,为留住他们,我在奖励和职称评定上进行倾斜。我们实行小班化教学,分层递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不少南桥的学生慕名而来,学校还开通了南桥学生的接送专线。
2009年,我又被调往奉城二中做书记,培养青年校长,再过两年我就要退休了。有些民办学校找到我,希望我退休后过去,如果身体允许,我还想继续做下去。
【问答张新华】
问:最想对学生说的话是什么?
答:好好学习,好好做人。
问:你的“十三五”教育梦是什么?
答:培养更多的优秀青年教师,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