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会,真的与你有关!
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巴黎召开。从1992年在巴西签署第一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开始,世界各国已经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进行了长达23年的谈判。此次会议有何可看之处?将有哪些焦点议题?
1、此次大会为何广受关注?
157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将出席此次大会
法国外交部25日透露,截至当日,已确定有147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将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首日出席会议。这是自199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次缔约方会议以来,首次有这么多的国家领导人出席气候变化大会。
突出问题:温室效应导致极端天气频发
今年夏天,美洲大雨磅礴,而亚洲则受“热浪”袭扰……2015年9月至10月,赤道太平洋中部至东部海面温度持续上升,是自1997年以来最强的一次厄尔尼诺现象。由此还可能引发农业减产、森林火灾、灾后疫病等后果。
当前困境:全球诸多努力成果有限
自上世纪70年代气候变化问题正式被提上议事日程,时至今日,美国的《清洁电力计划》才姗姗来迟。本次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能否达成继《京都议定书》后的新版有约束力的协议,将直接影响2020年后全球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
2、此次大会有何看点?
1法国如何做好东道主 协调不同国家间减排承诺
各国需求不同 法国有责任推动多边行动进展
法国总统奥朗德的此次气候变化大会特使尼古拉·于洛表示,此次气候变化大会参与者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其中还包括非政府组织。美国可能希望中国承担更多责任,而印度和非洲则要求放大其权利以改善当地生活水平。法国作为本届大会的主席国,有责任推动这一多边行动有所进展。
发达国家仍占历史排放主要份额
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国际秩序背景下的责任体系未发生根本改变,发达国家仍占有历史排放的主要份额。分析人士认为,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其掌握核心技术、制定国际标准的情况也没有发生改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应承担责任配额之争考验法国政府智慧。
2各国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
对抗全球升温不是经济发展负担 反而带来动力和机遇
于洛认为,应从更广义层面解读经济增长与工作就业。如技术革新、投资创新产业能否带来经济增长动力?
他表示,应以明天的眼光看待经济的发展,不要将对抗全球升温看做经济发展的负担,而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增加就业的机遇。
2大会能否卓有成效 成果值得期待
诸多问题将成各方争论焦点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期间,发达国家应如何履行援助承诺、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资金援助的规模与来源、发达国家是否应向发展中国家转让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等议题,将成为各方争论的焦点。
大会成功标准要看三方面
于洛表示,大会成功的标准要看三个方面。一是既定公平和目标两大议题能否最终达成;二是能否为我们对抗全球气候变化的行动制定长中短期的期限,这是支撑上述目标是否能够得以实现的重要方面;三是金融和资金方面的支持能否落实。
3、此次大会面临哪些难题?
两大难点:“减排”和“资金”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举例,在减排方面,根据历史责任、各国发展阶段和水平,发达国家应该按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要求,承担绝对量减排义务。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建议,在2020年之前,发达国家至少应该减排25%至40%。而现在发达国家的减排力度并没有达到。
发展中国家应在得到发达国家资金技术支持的前提下,采取积极的行动。这些“老生常谈”的问题,仍然是谈判中分歧所在,也是交锋的核心问题之一。
发达国家阵营内部也有分歧
在发达国家阵营内部,对协议的约束力问题也存在分歧。美国国务卿克里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达成的协议不应有约束力。而法国总统奥朗德对此反驳称,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可能达成的协议应有法律约束力,否则就意味着无法促使相关国家履行承诺。
4、中国做出哪些努力?
逐渐形成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体系 绿色发展成未来五年规划主要战略之一
中国在过去六年间逐渐形成一个不断完善的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体系。在不久前结束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绿色发展已成为未来五年规划的主要战略之一。2011年,中国第一次在五年计划纲要中提出碳排放强度降低的约束性目标;2014年中美气候变化公告中提出要在2030年左右实现碳排放达到峰值……
今年再次发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 明确提出短期目标
另外,在今年9月25日,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再次发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相较于2014年11月版的联合声明,中国明确提出了一些短期目标:
计划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将覆盖钢铁、电力、化工、建材、造纸和有色金属等重点工业行业。
中国承诺将推动低碳建筑和低碳交通,到2020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到50%,大中城市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 30%。
中国将于2016年制定完成下一阶段载重汽车整车燃油效率标准,并于2019年实施。
中国将继续支持并加快削减氢氟碳化物行动,包括到2020年有效控制三氟甲烷(HFC—23)排放。
5、保护地球 关注气候变化 你能做点儿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