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香港贫民窟里非人生活一面(组图)
在香港市区内的“牢笼”一般的房间几乎没有比厕所隔间大多少,这些房间同时充当着厨房、客厅、餐厅、卧室、储藏室的功能。住在贫民窟里的人有老有少,有失业或低收入家庭,或单身者。
繁华与破落,奢华与挣扎,原来香港不只有富人、明星、名车、跑马,原来香港光鲜的外表下也有着另外的一面,天堂与地狱原来相隔的很近很近……一名男子在他4*7英尺(约2.6平方米)的房间内小憩。
“笼屋”是香港“贫民窟”的一个居住形式,是罐头沙丁鱼似的贫民窟,众多老弱贫苦人聚集在旧楼床位,各以铁丝网围住,一张床位犹如一座笼子,“笼民”因此而得名。一名男子在房间里吃外卖食物,四周是脱落的墙壁。他没有一张真正的床。
图为香港城市内一处贫民窟,一家四口挤在一房间内过日子,几乎没有活动的空间。
因为房租太高(一平方米约240元人民币每月),等待政府公共住房的人太多,三人只好挤在一处像壁橱一样的房子内吃饭。
导游当然不会把旅游团带领到此一游。
一名老人坐在他的房间里写信,身边堆满了生活物品。从这张图中分辨不出他睡在哪儿,或如何进出房间。这些房子在香港被称为“劏房”,就是“分间楼宇单位”,又名房中房。
一名女子坐在她房间的唯一一处空地上,一个不足两平方米的单人床,用铁网封闭上锁就是一个不至于流浪街头的家。
昔日的香港最大贫民窟——九龙城寨,面积只有大约2.5万平方米,居民人数一度达到3.3万,是地球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九龙城寨所在地最初是中国的一个军事堡垒,1898年新界租给英国后变成一座围城。与世界其它地区的贫民窟不同,九龙寨城位于经济高度发达的香港。更重要的是,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城内遍布的霓虹彩灯,所营造出的科幻般的末世气氛,加之警察不敢踏进半步的特殊状况等等,这一切令九龙寨城成为了地球上最富“魅力”的贫民窟。
在利用空间方面,九龙城寨的居民可谓做到了极致——上层楼面被加宽,阳台用铁栅栏围起来,屋顶加盖了大量非法建筑。在1948年驱逐居民的尝试以失败告终之后,英国政府采取了“坐视不管”的政策。陷入这种状态的九龙城寨沦为罪恶的温床,毒品肆虐,人口骤增,成为杀人犯、强奸犯、毒贩等各色逃犯的聚集地。
九龙城寨的一户人家。白天,他们的家是面条房,晚上变成起居室。放学后,孩子们在满是面粉的案板上做作业。
九龙寨城原为满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后,为了监视英属香港而修建的一处面积仅为0.026平方公里的小围城。20世纪40年代日本占领英属香港期间,将城墙推倒,而导致各种三教九流,及无家可归的乞丐大量拥入而第一次成为名副其实的贫民窟。二战结束后,英帝国重新收回香港,意识到此地沦为罪犯和乞丐聚集的飞地,但由于该地位处中英边界,英方干脆以此地不属大英帝国国土为由,而置之不理。从此,九龙寨城成为了中国政府不能管,英国政府不想管,香港地方政府不敢管的‘三不管’地带。至80年代末期,面积仅为0.026平方公里的九龙寨城,人口已达五万。
“香港的房子太贵了,普通人终其一生也买不起一套房子。”一个叫邰永坡的“笼屋居民”说。
1976年,九龙城寨的一名邮递员,头上戴着帽子,防止被楼上掉下的东西弄脏头发。除了在这个贫民窟谋生活,他没有其他任何地方可去。九龙城寨的道路犹如迷宫,对这个迷宫了如指掌的人不多,他便是其中之一。
九龙城寨的屋顶,一名男子躺在小床上休息。二战期间,日本占领香港,九龙城寨的部分建筑被拆除,所得建筑材料用于附近的机场建设。日本投降后,大量露宿者涌入九龙城寨,居民人数迅速增加。
在屋顶上嬉戏打闹的孩子。九龙城寨的楼顶到处是电视天线、晾衣绳、水箱和垃圾。由于楼距很近,用梯子便能从一个屋顶到达另一个屋顶。
九龙城寨大约有350座建筑,地基很不牢固,几乎没有任何公共设施。二战期间日本占领香港后,九龙城寨的人口急剧增多,1987年达到3.3万这一峰值。1993年至1994年,九龙城寨被拆除。
一名男子坐在他的床上洗衣服,一旁是他家的“厨房”。在香港,仍有成百上千的人们住在牢笼一般的房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