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凉的星期六又有约了

2016-01-04信息快讯网

 

吕凉的星期六又有约了-信息快讯网

吕凉及其团队深入闵行区颛桥镇文体中心,为社区里的少年儿童“教戏”上门。 本报记者 叶辰亮 摄

■本报首席记者 王彦

“等会儿有小朋友来,你要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哦。”课堂里,10多位家长被要求本色出演,从教孩子行为规范、时间管理、分享玩具等等场景入手,“演”的就是他们自己的日常生活。一轮“演”完,吕凉上场,刚才那套情景,他换了种说话方式:“待会儿有客人来,你觉得自己有什么东西可以分享呀?”关键字变了,句式也变了,看似相差无几的两句话,却会在孩子们心里投上截然不同的印迹。这就是吕凉带着团队正在践行的戏剧实验。

2015年12月的一个周六上午,吕凉照例出现在闵行区颛桥文化体育中心内。他的戏剧工作室在那里开授了最受欢迎的儿童戏剧教育课。作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戏剧“走下去”项目的带头人,他已坚持一年多为颛桥镇送戏上门,“教戏”上门,既有话艺中心的整台演出,也有这样亲子共参与的戏剧教育课程。曾主持“相约星期六”电视节目的吕凉,如今的星期六又有约了。

“运营不急,先让演出进社区”

在上海,吕凉是家喻户晓的名人。当闵行区文广局聘任第一批社区文化指导员时,家住闵行颛桥的吕凉成为理所当然的人选。

正巧,闵行区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是共建单位,吕凉一出面,立刻与4个社区签订共建协议。他和他的团队为闵行居民设计了3条“共建路线”:每隔一个月,把话艺中心的一场演出完整复刻到闵行;每周一次,与相关机构合作开展“小小戏剧家”亲子戏剧教育;不定期开设社区讲座,为这里的居民、学生、白领等普及戏剧知识。3条路线侧重不同,但相同的是几乎条条爆满。吕凉开讲座的那天,拖堂也总是难免的,居民们不但提问踊跃,要求合影签名的更是大家的“规定动作”。每周六上午的“小小戏剧家”活动,是家长和孩子们都倍加珍惜的机会:能与吕凉肩并肩跪坐成一圈,跟他“演对手戏”。

回想起吕凉首次带戏进闵行的场景,家住闵行的市民王洪记得,那时的吕凉工作室刚刚在闵行落户挂牌,还没正式运营。就连闵行区文广局的同事都认为,吕凉的戏还得再等等。没想到他本人一挥手,“运营不急,先让演出进社区。”王洪说,闵行区这些年导入人口多,其中不少是白领、高校师生——他们对话剧有追求和向往,“吕凉能带着高水准的艺,更高远的德,来到社区居民身边,实在是有口皆碑的德艺双馨艺术家。”

“戏剧教育,还可教化人生”

在话艺中心和闵行共建的3种形式里,“小小戏剧家”项目最特别,吕凉在这里不再是“主角”,每周十来组家庭,每堂课不但没有簇拥的人群,相反吕凉还常常需要听老师的话,配合教学。“这些老师都有心理教学资质,在‘小小戏剧家’项目里,戏剧只是形式,亲子教育才是内核。”吕凉说,这个特殊的项目,他极为看重,“因为戏剧教育,是可以教化人生的。”

吕凉说,其实戏剧教育并不是他最早实践的。1998年起,如今的老牌制作人李胜英就开始了这项活动;对于话剧中心来说,这是一个团队的努力。10多年来,沪上许多大中小学的礼堂、食堂、图书馆甚至操场,都留下了话艺中心艺术家的身影,《尊严》《去年冬天》《于无声处》等话艺中心响当当的代表作都被原汁原味带到了师生身边,其中不少还是国家戏剧曹禺奖的获奖作品。而学生们出乎意料的良好反响也让“走下去”成为话艺中心的保留节目。如今,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不仅是全国最早把戏剧与社会实践相关联的单位,还是拥有专门戏剧教育部门的国家院团。2015年,话艺中心进社区、校园累计140场,比2014年多20场,远超预期。

吕凉和他的同事们如此看重戏剧教育,一来是因为他们看到了戏剧艺术需要生存就必须有深厚的民间土壤。吕凉记得,大约10年前他去一所大学演了三幕独幕剧,散场后大学生们热情地围着他说:“吕老师,您今天的小品表演得真棒!”只知小品,不知独幕剧,“受到强烈刺激”的艺术家们回到团里就研究开了:演出前的戏剧知识普及成为“走下去”的重要环节。

还有件事深深烙印在艺术家们的脑海中。一次在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演的是以英雄严德海为原型的剧目,因为有代入感,公安院校的孩子们看得特别投入。演出时鸦雀无声,谢幕时却忽然800人全体起立,向着严德海的扮演者整齐敬礼”,那震撼人心的场景,让演员们回味了很久。

吕凉说:“戏剧教育的核心是人生体验。戏剧教育的过程,是引导人们用心去体验真善美,认识假丑恶,这才是戏剧对一座城市、一个民族的终极意义。”

点赞人评语 让更多文化名人参与社区文化

作为一名区县文化工作者,我前几年在邀请上海各院团来闵行演出的过程中,结识了住在本区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吕凉,以及他的团队。作为一名深受观众喜爱的著名演员,吕凉谦和低调,没有大腕的架子,只要档期允许,社区活动他总是有求必应。

上海有众多文化名人,有沪剧、越剧、京剧、昆剧、话剧、电影、美术、舞蹈等多门类的艺术名家。在推进城市文化繁荣的进程中,如何提升百姓的艺术品位,扮靓基层的“百姓展厅”“百姓舞台”,满足大众不断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些都需要更多像吕凉这样的艺术家深入基层,带动更多文化作品和人才走进更多人的生活,让市民更有文化获得感。

升级公共文化服务,提升群众文化品质,要发挥沪上文化名人的榜样作用。我感到像吕凉这种用自己行动践行文化服务宗旨的做法,体现了一名艺术家的责任担当,有非常好的示范意义。(王洪闵行区市民)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