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美好情感织就“两岸一家亲”
话剧《台北新娘》讲述远嫁宝岛台湾的湖北新娘田露用自己的努力和真诚,融入台湾社会生活的故事。 本报记者 叶辰亮 摄
“咱遥望故乡拉起手,咱炎黄子孙拉起手。”昨晚,由长江人民艺术剧院创作演出的大型多媒体话剧《台北新娘》在上海城市剧院演出。话剧以“两岸一家亲”为主题,讲述了远嫁宝岛台湾的湖北新娘田露用自己的努力和真诚,融入台湾社会生活的故事。
“话剧《台北新娘》既是为现实生活中远嫁台湾在宝岛生活的30万‘大陆新娘’的一次集体造像,也通过亲情、爱情、友情与乡情的纽带,将两岸同根、同族、同源的血脉亲情紧紧地缠绕在一起。”话剧总导演王向明说。与此同时,话剧《台北新娘》在舞台上大胆创新。长江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夏晓华介绍,主创尝试将多种元素与话剧艺术进行深度融合,“话剧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以及民族歌舞的展现,不仅仅作为烘托气氛的‘技术’或‘背景’,而是与情节人物的表达融合在一起”。
用勤奋开拓一片爱的天地
话剧《台北新年》中,湖北土家族姑娘田露与宝岛台湾青年林文杰相恋,为了追爱逐梦,田露嫁到台北。孰料摆在这对新人面前的难题才刚刚浮现:筹办婚礼之时,因上一代人的情感纠结与双方文化、家庭观念的冲突,田露被婆婆误解赶出家门。然而,独立坚强的田露并未放弃,最终在其他大陆新娘及亲友的帮助下,凭着自己的真诚顽强,她最终融入宝岛台湾社会,与心爱的人走到一起。
“新一代嫁入台湾的大陆媳妇自强自立,用勤奋与爱为自己开拓一片天地,更为两岸团结作出贡献。”该剧此前在第二届湖北艺术节上亮相时,有剧评人认为,剧中主人公田露的性格真实饱满,充满了正能量。
话剧主创告诉记者,该剧人物塑造并非空中楼阁,是以现实中30多万名在宝岛台湾奋斗打拼、为两岸交流作出贡献的“大陆新娘”为原型。剧本创作历时两年,创作者在湖北与台湾两处实地采风多轮后,十易其稿创作而成。剧中女主角田露一开始难以融入台湾生活而迷茫、在台湾开店创业等细节,都来自真实的故事。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家人最终彼此理解包容,甚至改变了对彼此的固有看法。”总导演王向明说,《台北新娘》之所以选择婚姻家庭作为切入点,是为了给两岸情感与文化源头的追溯,寻找一个与观众最有连接感的具体载体。“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连接,以及同根同源的文化共识,最终带领心中有爱的人破解难题。”
让多媒体与演员一起“讲故事”
别开生面的舞台表现是《台北新娘》的一大亮点。除了爱情、亲情之外,剧中还包含了许多文化元素。被视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一的神农炎帝贯穿始终,湖北民歌六口茶、土家族舞蹈、土家族织锦西兰卡普等元素也被巧妙地融入舞台当中。有评论认为,这既丰富了舞台的表现力,也展现了民族风情与历史的纵深感。王向明告诉记者,素有“土家之花”之称的西兰卡普被视为民族智慧与技艺的结晶。过去土家姑娘出嫁时,都要在织布的机台上制作西兰卡普。而在这里,西兰卡普的出现不仅仅是一个亮眼的民族元素,更是话剧的一个重要意象。“西兰卡普由五彩丝线编织而成,代表着一种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话剧中的每个人物其实都在通过自己的情感与愿望,编织起一个两岸团结、民族团结的美好憧憬。”
在多媒体呈现上,《台北新娘》采用了声光电等多种新媒体技术,各区块的舞台镜头影像频频轮换。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多媒体的表现形式不再只是单纯的舞美,而是与演员一起肩负起了“讲故事”的任务。比如话剧中有一幕情节,林文杰来到恩施,被美丽的风景与独特的人文吸引,便拿出相机开始拍摄。而此时舞台上则通过多媒体,同步放映出土家族吊脚楼、恩施山水、土家族姑娘的影像。这种新颖的舞台设置,拉近了两岸的时空,凸显出海峡两岸一家亲、天涯若比邻的创作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