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火星探测计划曝光

2016-01-19信息快讯网

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原民辉18日在《国际太空》和《卫星应用》联合主办的年度全球和中国十大航天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我国火星探测项目正在立项,首次发射有望实现“绕、落、巡”的三阶段探测任务。

《国际太空》杂志主编庞之浩透露,我国火星探测的一时间点可能在2020年。

发布会还播放了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制作的我国火星探索影片《探索 启程》。

 

 

《探索 启程》影片截图

2011年11月9日,中国首颗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曾搭乘俄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遗憾的是在飞行过程中出现意外,未能按计划实现变轨。

由中国自主研发的“萤火一号”探测器长、宽各约75厘米,高60厘米。两侧太阳帆板展开近8米,质量约115公斤,设计寿命2年。探测器上携带等离子体探测包、光学成像仪、磁通门磁强仪、掩星探测接收机等4类有效载荷。它将对火星进行为期一年的在轨探测,主要用于研究火星空间环境、电离层密度等,开展比较行星学研究,和为未来火星探测积累工程经验。

2011年11月8日,中国首颗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同俄罗斯“福布斯-土壤”探测器于北京时间9日4时16分在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搭乘俄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但不幸的是在飞行过程中出现意外,它们未能按计划实现变轨。

据悉将“萤火一号”和“福布斯-土壤”送入太空的是俄罗斯“天顶-2SB”运载火箭。升空后,“福布斯-土壤”探测器上的主发动机将开始工作,并通过3次点火将两个探测器送入环火星轨道,全部飞行过程将历时300天左右。

如果“萤火一号”和“福布斯-土壤”两颗探测器能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人类将首次实现利用处于不同位置的两个航天器来同时对火星电离层和磁场进行研究。

 

“萤火一号”相当于一个普通的电视机大小

2014年5月,我国嫦娥一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院士曾呼吁,中国在火星探测领域落后于印度,而中国的科学家有技术能力在2018年实现“既能绕又能落”的火星探测。他希望我国尽快开展火星探测。

叶培建当时透露,中国航天科研团队已经为火星探测做了前期设计方案,同样为“绕落回”三步走案,但是“既然我们已经在时间上落后了,我们就要在水平上做好”。他满怀信心地表示,按照现在的技术储备,“我们有能力搞一次既绕也落。”他希望中国的第一次火星探测能同时创新地实现火星绕、落探测,而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国家在一次火星探测任务里同时完成这两项任务,“这样我们就能一步走到国际先进的行列上去”。叶培建介绍,火星探测的难点在于地球和火星每26个月才靠近一次,他非常希望国家尽早决策,在2018年实现中国的火星探测。

火箭专家龙乐豪院士则认为,中国无论从火箭、探测器还是测控条件来说,“去火星没有任何问题”,因为“嫦娥二号”已经飞到了8300万公里远的深空距离。“之所以没有及时干,是因为我们还有其他的任务”。他认为,以中国现有的条件,发射一个比印度“曼加里安”号大得多的探测器的能力完全具备。他认为,我国火星探测的时间比印度晚一些,“但我们后来居上”。他认为,中国的火星探测方案可能不只是 发射一个小卫星,而是一次任务里实现绕、落和行走的“一箭三期”。“总体来说,我们火箭的能力要 比印度强”,龙乐豪说。

同年9月,印度首颗火星探测器“MOM”已经安全进入火星轨道,印度成为亚洲首个拥有火星探测器的国家。

 

印度首颗火星探测器“MOM”

2014年11月,中国火星探测系统在第十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首次亮相。

在第十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亮相的火星探测器系统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环绕器将携带着陆巡视器完成地火转移飞行和近火制动;进入环火轨道后择机释放着陆巡视器,开展环绕科学探测;并为火星车提供中继通信链路。着陆巡视将实现火星表面软着陆,并分离释放火星巡视器,开展巡视科学探测。

 

 

在第十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展示的火星探测系统火星巡视器原尺寸模型,即俗称的“火星车”

 

综合人民网、新华网、新京报、环球网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