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 一月竟然是死亡率最高的月份

2016-01-27信息快讯网

1月刚过去一半,国际上已有多位明星逝世的消息传来。这其实并非偶然,已有很多研究证明,1月是一年中突发意外和死亡率最高的月份。

身心意外几率最高

英国公共卫生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15年1月,死亡率达到了近十年来1月死亡率的最高点,超过过去10年1月平均死亡率30%以上,同时也高于同年的其他月份,超过1.25万人在1月去世。英国心脏基金会的数据证实,1月因冠心病死亡的人数显著增加。在同样身处北半球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科学家于2013年公布的研究结果也显示,1月正是心脏病患者死亡的高发期。

剑桥大学医学遗传学教授约翰托德说,不仅心脏病在冬天的几个月里会加重,新发1型糖尿病的数字在1月也会有所升高。2012年,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甚至显示,“坏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会在1月升至高点,在夏季降至最低点。而“坏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正是引发心脑血管病的重要病因。

英国心理学家克利夫阿诺尔则在2005年提出了一个观点,即1月的第三个星期一是人们全年情绪的最低点。对此,虽有人不认同,但能确定的是,许多研究显示,在1月人们确实会遭遇情绪的极度低落期,并可能由此导致死亡。

哈尔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项研究也发现,当气温低于-19℃时,哈尔滨死亡人数会显著增加,冠心病、脑梗死的日均超额死亡数显现统计学意义。而在1月,哈尔滨月平均最低气温常年维持在-20℃以下,低于前一年的12月和同年2月。

我国虽没有类似的具体调查数据,但从临床来看,1月死亡率偏高的问题确实存在。1月常被人们认为是老年人难过的一个坎,年轻人在1月的伤亡则以突发意外为主。

气温、光照等综合导致

英国研究指出,这种情况通常由多种原因造成,有些显而易见,比如寒冷的天气;有些则比较隐蔽,如基因问题;心理波动也会对此造成明显影响。

低气温造成疾病发作。周荣斌说,心脑血管病与季节的相关性早已被证实。早在上世纪20年代,英国研究人员随访调查了1.9万名40岁~85 岁英国政府公务员,发现死亡率与气温相关,寒冷季节血压及死亡率明显高于炎热季节。但让人意外的是,流感并非1月的主要“杀手”。苏格兰国家记录负责人提姆 埃利斯解释说,在冬季增加的死亡人数中,只有极少数由于单纯流感所致,大部分人死于急性肺炎、冠心病和中风等。

少光照导致抑郁情绪。美国国家心理健康协会指出,每到寒冬,由于光照减少,抑郁患者人数明显增加,甚至要比平时多出大约10%。美国家庭医生研究院研究发现,冬季抑郁症状通常从秋冬之交开始,在次年的1月和2月时达到高峰,直至入春后才会缓解。英国研究人员进一步解释说,人们会寄望于低落情绪、糟糕情况在新一年有所好转,因此在12月,自杀率通常会有所下降,然而在进入新年后,一切并未像期待的那样变好,极度低落的情绪最终会导致1月自杀率反弹,心理学家称之为“延迟效应”。1973年,纽约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人们活过自己生日的几率明显高于其他日子。这说明,如有强烈的心理期待,即便身患重病,也能将生命延续到这些特殊日子之后。

遇节日扰乱规律生活。周荣斌说,除了全球节日元旦外,国人传统节日春节也常出现在1月底。在节日期间,人们的起居、饮食、运动规律都会被打破,再加上过年时的情绪波动,加大了基础病发作的可能。此外,一到节日,人们都倾向于远离医院,回家团聚。有些病能拖就拖,尽可能挺过春节再说;住院的能走就走,决不在医院多住。但疾病与身体的变化不可能跟着节日“放假”,这种心态难免导致疾病加重或发作。

增强个人体质是首要任务

要降低1月的各种伤亡,就必须针对其造成原因一一预防。

适度锻炼。周荣斌认为,运动健身是增强个人体质的最重要方法。只要御寒能力提高了,很多可能因寒冷导致的疾病就不再需要担心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迈尔 博林斯医生表示,体育锻炼还能提高人体内的内啡肽水平,有助于对抗低落情绪。因此,在冬天或节日也不能少了运动。

适当保暖。多穿衣物是御寒的最简单方式。在冬天,老人可以套上护膝为膝关节保暖;穿上棉背心为胸腹保暖;出门时帽子围巾备好,防止受凉。但周荣斌并不建议把自己包得不见一丝冷气,应在提高御寒能力的前提下,适度保暖。

适时通风。通风换气可降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几率,即便在寒冷的一月也不能忘记经常通风。

追着太阳走。预防冬季抑郁的好办法之一就是追着太阳走。在北欧一些国家,很多人会利用冬季休假,去阳光充足的地方。对更多人来说,充分利用晴天,多晒太阳更为实际。如持续阴天,可考虑把室内光线适当调亮,尤其是晚上,不要总在昏暗的光线下待着。

多社交。美国佛蒙特大学研究认为,有季节性情感障碍的人应多聊天,效果比光照治疗更好。

多洗热水澡。耶鲁大学心理系教授约翰巴奇指出,身体与心理感受到的“温暖”有共通性,所以,洗热水澡不仅能让身体感到温暖,还能抵抗冬季抑郁。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