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郎图展现了中国古老的职业

2016-04-15信息快讯网

货郎图

串村走巷的货郎,早在我国的城乡绝迹了,但他们刻录在时光里的身影,总是令人忆起辛酸或欢愉的往事。譬如我,尽管儿时家穷,看到货郎担子里五光十色的小玩意儿,心有所动,却不能购买,那种失落是绵长的。偶或母亲一高兴,说不定就满足了我小小的愿望。这种经历,大抵很多人都有过。

想起货郎,缘自欣赏宋代李嵩、明代吕文英和计盛的《货郎图》。前者是一幅民俗文化图,与我童年生活最为接近,自然让我想起小时候“摇鼓响,货郎来”的乡村景象。摇鼓一响,村街即刻热闹。四邻八舍的乡亲们,特别是妇女儿童们,争先恐后——往往是母亲抱着又牵着,还有拽着母亲衣衫的小孩儿,就连家里的狗儿也呆不住了,紧随其后,欢天喜地,好像主人一定会给予奖赏似的。他们一起围向货郎和他刚刚歇下来的担子,那真是琳琅满目,从锅碗盘碟、小儿玩具,到各种糕点吃食,以及家庭生活必需的针头线脑,应有尽有。这在商品流通尚不发达的乡村,货郎的一副担子就是一个小小的流动的百货商店。货郎总是应接不暇,一会儿拿这个,一会儿取那个,忙得不亦乐乎。就连远处的小鸟也被如此热闹的场面所吸引,竟然不知不觉地飞落在货架子顶上,想探个究竟。

这个李嵩委实高手,他能够把那么多繁杂的小百货画得清晰可辨,物界分明。即便是小狗的绒毛、娃娃的发髻、货郎的胡须、衣裳的饰纹,都看得清清爽爽,毫厘不差,至于人和动物的动作与形态更是活龙活现。他善于用丑态,譬如用眉毛下撇、鼻孔朝天等,来表达人物的欣喜与狡黠。

货郎担子里,有太多的诱惑与憧憬。这种情景大约在1990年代后期彻底从乡村风景线上消失了。李嵩的《货郎图》除了勾起往事的回忆之外,我想得更多的还是宋代这样一个幸福指数高的世俗性的享乐社会。它的物品之繁盛,社会之安宁,俗生活之丰富……几乎是空前绝后的。如果要评比中国最美好的社会阶段,我想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将这一票投给宋代的。唐代虽然强盛,但百姓未必安宁。一个强大的国家,未必能够支撑和营造一个美满的社会。人民需要的是生活,追求的是美满,向往的是幸福。一个强者和伟人维持的社会,一定不是最好的社会。

吕文英和计盛的《货郎图》,似乎远离了我的生活记忆。无论是货郎以及货色,还是欢喜雀跃的孩童,都是华丽的,似乎没有半丁点儿的平民生活景象。所以,我觉得它们离我很遥远。我的看法有两点,一是两个人画的《货郎图》特别相似,肯定有一个人参考了另一个人的作品。甚至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有一个人是抄袭另一个人的。因为他们生卒年代难以考证,绘画的时间也就无从知道,这样就导致后人搞不清楚到底是谁抄袭了谁的作品。二是我觉得他们的画中货郎及其货物架子,均远离了底层百姓的生活,仿佛是在大都市或皇宫里一般,几乎没有平民意识,只有贵族气。难怪有人认为这是“宫廷货郎”了。

明 吕文英 货郎图

明 计盛 货郎图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