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标普“唱衰中国”遭打脸
4月12日当G20央行行长和财长齐聚华盛顿举行春季年会之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了最新的2016年《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在报告中IMF下调了对2016年世界经济的预测,由今年1月份预期的3.4%下调至3.2%。IMF还普遍下调了对欧美主要国家的经济增长预期,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长预期比1月份都下调了0.2%,对日本下调了0.5%,由增长1%调至0.5%,对俄罗斯下调了0.8%,由负增长1%下调至负增长1.8%。
但IMF对中国的经济增长预期做了上调,中国成为为数不多的被看好的国家——由原来的6.3%上调至6.5%。这说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效果得到了IMF的认可,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亮点之一。
自去年两会以来,中国政府加大了供给侧结构调整和改革的力度,推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新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数量大增。结构性减税和政府行政性收费的减少也给企业带了实惠,营改增范围的扩大促进了服务业的增长速度。地方政府债务的置换以及中央政府增加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投资的开支有效地支持了有效需求稳定增长。稳健偏松的货币政策有效地降低了社会融资的成本。目前正在推进的企业债转股和国有企业改革对于缓解企业负债率高以及降低企业杠杆率、降低金融风险都会带来积极的效应。国务院推进自贸区的战略和自贸试验区进一步改革开放的试验让国际社会看到了中国继续扩大开放的决心和趋势。
所有这些都使国内外市场对中国经济下滑的担忧得到了较大的缓解,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普遍得到了增强,中国政府确定的“十三五”期间经济增长6.5%一7%的目标得到了认可。
当然,这不是说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已经夯实了基础。事实上,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以及科技基础尚未完全建立,未来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仍然很多,这也就决定了改革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仍然需要突破,以人为本的城市化进程还需要加快。但是今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态势和IMF对中国经济的评价,让人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经济的调整和发展将进入良性的轨道。
与此同时,让人不禁想起不久前美国评级机构穆迪和标准普尔对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以及金融机构评级的下调所引发的媒体评论。显然IMF与这两家美国评级机构的分析评估结论具有很大的反差。前者客观地看到了中国经济调整面临的困难,但是更加准确地观察到了中国经济调整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未来的走向,而后者似乎只看到了问题而没有看到中国政府和企业积极调整应对困难挑战所取得的成果。
当然,两者所做的评价预测不能等同。IMF是国际组织,其权威性公正性和客观性是得到广泛认可的,而后者近些年的信誉不断遭受重创,其评级片面性和利益的关联导致不少学者和政府对其批评不断。
不过,尽管IMF的预测对于成员国的政策和市场经济活动具有广泛的影响,但它通常不是直接为金融市场的资产定价和交易服务的。而评级机构的评级仍被金融市场的投资者作为定价的一种参照。问题是评级机构如果固执己见,与权威国际机构的评价反其道而行之,将会进一步损害其公正性和权威性,最后也就可能损害其本身的市场价值。
中国是今年G20的主席国,日前在华盛顿举行的今年第二次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重申了2月份上海会议的基本共识,确认了世界经济温和复苏的趋势以及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强调了结构改革的重要性,呼吁成员国用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改革措施来提振世界经济,反对竞争性贬值和保护主义。
中国迄今为止为稳定经济所做的努力与两次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达成的共识完全一致。在一些成员国持续动用量化宽松政策并试图通过贬值来提升竞争力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坚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为稳定全球金融市场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也在结构性改革稳定经济上做出了表率,这是中国作为负责任的世界经济大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上发挥的重要作用。在IMF4月的报告中,IMF还强调了结构改革的重要性,认为目前到了加快改革的时机,建议经合组织国家加大结构改革的力度,尤其是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改革,以实现更加稳定的增长。这实际上不仅肯定了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所做的贡献,更是对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褒奖,是对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上的作用的充分肯定。
如果不看到中国经济调整的亮点似乎可以原谅,但是夸大中国的经济调整困难,对中国信用风险做负面调整似乎与国际社会的主流观点相悖。IMF报告和华盛顿G20财长央行行长会议透露出的信息再次让美国评级机构陷入难堪的境地。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欧洲学会会长)
徐明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