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研实践和前沿产品“说话”

2016-04-29信息快讯网

开栏的话

我们身处一个催人奋进的伟大时代。

我们身边有这样一批人。他们爱岗敬业、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甘于奉献;他们坚守梦想、攻坚克难、严谨专注、追求极致。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劳动中创造一片广阔的天地。

劳动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必将创造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

又一个“五一”劳动节到来之际;让我们共同唱响劳动者之歌。

闵行区紫月路基因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一间二十多人的大办公室里,41岁的王东正在自己的办公桌格子间,埋首翻阅一本基因突变检测实验报告,他是这家科技公司的研发部经理,精瘦,寡言,高高垒起的一沓沓中英文资料、实验报告、分子生物学书籍和参考资料,让他看起来有点不同。

低调、不太爱说话的“工科男”王东用他十多年的科研实践和前沿产品“说话”———2013年,他主持的“一种检测低含量基因突变的PCR扩增方法及其应用”项目,将基因突变检测的灵敏度从5%提升至0.1%;他带队研制的焦磷酸测试试剂盒,是国内首个进入临床应用的肿瘤基因测序试剂盒;十余年间,他的团队先后优化建立了数十项基因检测新体系和甲基化检测系列产品,在全国各地各级医院推广应用……这些实实在在的成果,让他和他的团队逐渐步入国际分子生物学运用领域的最前端,也让“单位家庭两点一线过得很简单”的王东难掩锋芒。

转行学新知,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虽然在高精尖的遗传学领域一路“攻城拔寨”,王东却非科班出身。1997年王东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后被保送硕博连读,其间被选送到复旦大学遗传所学习培训4年多。

当时,南京农大期盼着王东回校建立分子生物实验室,然而,在他2002年博士毕业之际,噩耗传来———母亲患了乳腺癌! 王东看到手术后持续放疗和化疗、形神俱疲的母亲,也很痛苦,“患了癌只能放化疗,癌细胞和好细胞一起杀,活受罪!人的基因各有不同,治疗方法也应该不同。”一直关注分子生物学发展加上在复旦学习的底子,王东萌生了利用遗传学知识拓展精准医疗和靶向治疗发展空间的想法。

2002年,初创不久的基因科技公司开始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患者的基因差异,为肿瘤靶向治疗提供参考依据,这吸引了王东。加入基因科技后,王东一边参与研发,一边从头学习临床医学知识,钻研患病机理和治疗方案,上下班路上、节假日、下班时间,王东都在钻研,“转行、学新东西是挺困难,但不至于走不下去,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迅猛发展,王东和团队很快将研发重点调整到新一代测序试剂的研发上,2005年底从瑞典引进当时最先进的焦磷酸测序平台后,升为公司研发部主任的他带领研发团队在这个平台上不断开发出新产品。

眼观全球,紧跟各国新药发布趋势

2008年,知名生物制药企业美国默克公司找到基因科技公司,想合作开展大肠癌基因突变检测项目。当时,默克新出了一款治疗大肠癌的药物,临床实验效果却不明显,他们请基因科技公司帮忙,厘清与大肠癌有关的KRAS基因突变率与新药疗效间的关系,以确定新药使用范围,并提升疗效。王东的团队当年就研发出了相关检测试剂,至今为默克公司检测的大肠癌病例总数已超12000例。2014年6月,KRAS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认证,是我国叫停基因测序后首个获得国家食药监局认证的基因测序产品。

耕耘不断收获不止,王东团队的科研实力获国内外同行认可,合作项目源源不断。在与全球知名企业的合作与过招中,王东一直很淡定,这既是他的沉稳性格使然,也是靠扎实专业知识和严谨工作作风压住了阵,同时提振了团队的精气神。“基因检测研究要眼观全球,盯住各国的新药发布趋势,及时检验不同基因型患者对新药的反应,实现精准用药和靶向治疗。”王东说,这样既减轻患者的身体负担,也缓解他们的经济压力,很多进口新药一个疗程动辄七八万元,对普通家庭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

做实验,不停琢磨反复尝试

王东很喜欢一句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正是他十多年科研工作的写照:一个项目或产品,多的时候要做几百次实验,其中某个单项数据的检测可能就要反复做上几十次。

在王东的办公桌上、储物柜里,整齐地码放着几十册厚厚的 《研发实验笔记本》,里面记录的是从他进公司伊始,每次实验后的报告总结、分析和思考,每张实验报告上都贴有相关数据表格,里面的个别数字用记号笔涂成亮黄色或橘红色,那些都是异常的指标数据,需要重点关注。王东喜欢时不时地“翻旧账”——“感觉实验做不下去时”,他会求助于这些“散发着实验室味道”的册子,读一读当年的心得和总结,找一找当初泡实验室的感觉。

2005年王东担任基因科技公司研发部负责人,2012年,基因科技公司成立王东创新工作室,从事快速基因测序、定量PCR、甲基化检测等技术研究。在他的带动下,实验室的创新好戏不断上演。

在基因检测领域,有一个问题困扰着行业——检测灵敏度。以前的检测技术灵敏度多数在20%左右,即样本中突变基因含有量在20%以上时才能检测出来,且过程繁琐,状态不稳,对穿刺、胃肠镜、胸腔积液等微量样本、无能为力。王东创新工作室研发的“肿瘤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可以有效预测不同肿瘤对分子靶向药物的疗效,最初的检测灵敏度达到5%,只能检测手术切除的样本,适用性较有限。为了提高适用性和灵敏度,工作室全员头脑风暴、观点撞击,从样本制备到基因扩增,再到测序分析,一一优化,最后通过抑制野生型基因组(未突变的基因组)的扩增技术,将基因突变检测的灵敏度从5%提升到0.1%。

王东:基因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2016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0一2014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2002年工作以来,他带队研发的焦磷酸测试试剂盒是国内首个进入临床应用的肿瘤基因测序试剂盒;他主持的“一种检测低含量基因突变的PCR扩增方法及其应用”项目,将基因突 变检测 灵敏度从5%提升到0.1%。2012年成立王东创新工作室,取得多项研究成果,逐渐步入国际分子生物学运用领域的最前端。2015年,王东创新工作室获评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

报记者 李静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