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能拜程砚秋为师成终身遗憾

2016-05-10信息快讯网

本报实习生 姜方

李世济1933年出生于苏州。父亲李乙尊系上海名流,是李济深的幕僚,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市政府参事。李乙尊非常喜爱京剧,尤工老旦。李世济从小耳濡目染,四五岁就开始学唱京剧,5岁就能在票友会中登台助兴,可谓天资奇佳。

多次“程门立雪”,仍未让程砚秋松口收徒

11岁那年,李世济在其父的一位朋友家里初次见到程砚秋,人们将她介绍给程先生,她当场唱了一段《女起解》,先生非常高兴。周围人都说她跟程先生长得很像,建议程先生干脆认她当干女儿。都是戏迷的李世济双亲非常高兴,第二天就让她磕头拜干爹,确定了她和程砚秋义父女的关系。

从那时起,李世济便一直得到程砚秋的亲自传授。她学的程派开门戏是《贺后骂殿》,先生要求非常严格,李世济学起来也是不敢有丝毫懈怠。吊嗓子,因为怕吵到邻居,就在厕所里对

着一个酒坛子喊,只为达到在城墙根儿下喊嗓子的效果;练脚步,用腿夹着本子走,走的时候本子不能掉下来,以至于那时一个星期可以走破一双布鞋;练唱词,在墙上贴一张宣纸,隔着一尺远,不让口中的热气喷湿宣纸便不能休息。3个月后《贺后骂殿》学成,李世济的初次演出就让她博得了“小程砚秋”的美名。

程砚秋为了使李世济全面地掌握京剧表演艺术,请了芙蓉草、陶玉芝、朱传茗、王幼卿、李金鸿等名家向她教授身段、表演、武功和昆曲,还请了梅兰芳教她《贵妃醉酒》《霸王别姬》。10多年的勤学苦练,使李世济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尽管一直跟随程砚秋学戏,多年来李世济未能拜他为师。先生认为戏班是“大染缸”,反对她入行。为拜师问题,李世济多次“程门立雪”都未能让程砚秋松口。1952年,李世济毅然决然地弃医从艺。1957年,她和程砚秋及一批表演艺术家被派往莫斯科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临行前,周恩来总理得知她的夙愿,承诺等活动结束后亲自做东,为她和程砚秋主持拜师之礼。这次,程先生欣然同意,李世济也是激动异常。可等待终究还是落了空———程砚秋突然病故。

之后李世济收起悲痛的心情,挑起程派艺术继承发展的担子,用尽全力去弥补心头的遗憾。

与丈夫因《贺后骂殿》结缘,成就一段梨园佳话

1922年,李世济的丈夫唐在炘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唐在炘以优异成绩考入圣约翰大学,但从小迷恋京剧的他在刻苦攻读学业的同时,坚持每天听无线电播放的戏曲段子。

1945年秋,唐在炘与程砚秋在上海初识。他们合作了《锁麟囊》的“春秋亭”,他为先生伴奏。当晚程砚秋亲自打电话给他,约他第二天下午再一起吊嗓。唐在炘懂简谱,可以迅速记下所有唱腔,所以先生对他赞赏有加。

一天,程砚秋请唐在炘给李世济吊嗓子。那年李世济年仅12岁,而唐在炘23岁,他们合作了一出《贺后骂殿》。他不由暗暗吃惊:好一条宽亮的嗓子啊!她的圆润宽厚,音色也很好听。李世济很少说话,听到赞美的话既不谦虚,也不忸怩,给在炘突出的印象是两个字:静、稳。

程砚秋后来称唐在炘、熊承旭、闵兆华为“三剑客”。由于程砚秋曾嘱咐他们辅助李世济吊嗓子、排戏,就传开了“情托三剑客”之说。两人一起合作改编和创作了很多剧目,唐在炘也从她的良师益友,最终变成她生活中的伴侣。

李世济艺术语录

程先生时时刻刻地教导我,教我刻画人物,注意周围环境。走在路上,要看周围人干什么,要从他的动作、他的眼里看出他在想什么。

程派艺术很重要的一点是声和情的关系,声音表达到什么程度,怎样带出内心的情。比如《锁麟囊》,一个待字闺中的姑娘,马上要出嫁,那么要怎样表现出一个娇小姐开心的状态? 我们研究声音怎么为情服务,情感是怎么支配声音的。人物理解得确切,声音才能表达确切,这样对观众的感染力就强了。

现在我的粉丝有很多青年人,他们很勇敢,有什么想法都提出来。流派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时代飞速进步,日新月异,要求京剧表演深入人物,程派艺术要跟上时代,路才会越走越宽。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