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定贫困生应有更规范标准

2016-05-11信息快讯网

继去年“华中农业大学学生吃得好或无缘助学金”引发波澜后,日前,“江苏大学贫困生月话费高或被取消资格”的消息再次引发人们的关注:江苏大学学工处公布了对非毕业班贫困生话费调查的处理结果,其中21人取消贫困生资格,32人从家庭经济特殊困难降级为一般困难。

话费高就取消贫困生资质?

作 为目前在库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再认定工作的重要一步工作,去年,江苏大学在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共进行了2次话费调查。其中,秋季学期的认定对象为非毕业班 的在库学生,认定方式是由学生本人提供2015年10月、11月的手机消费情况。江苏大学学工处决定,对月平均话费在100—150元的学生,建议采取降 级处理;对月平均话费超过150元的学生,建议取消贫困生资格。

记者登录江苏大学学工处网站“资助综合工作”栏目, 见到了一份《关于做好2015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认定工作的通知》。《通知》显示:江苏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设置为二级,即一般困难和特殊困 难;按照镇江低保标准,在校月均生活费低于580元,且符合有关规定的学生,可认定为家庭经济特殊困难学生;月均生活费在580元—660元之间,且符合 有关规定的学生,可认定为家庭经济一般困难学生。

实际上,江苏大学对贫困生资格的“话费调查再认定”已进入第三个年头。从2013年开始,三年来共有190名学生降低贫困生等级,48人取消贫困生资格。

“一刀切”做法是否公允?

对 于这种做法,人们的看法分成了两派。支持者认为,事实上贫困生认定是一道难题,精准识别贫困生,是精准扶贫的重要体现。挤掉贫困生队伍水分,是为了帮助真 正的贫困生。贫困生补助只是保障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并不是让生活变得优越。不过,也有不少人认为,学校“一刀切”的做法过于武断。除了强调贫困生“多打电 话不是罪”之外,他们设置了很多可能:例如有些贫困生可能家里确实有事,长途电话多免不了话费冲高;贫困生自立能力强,多做兼职、创业、社会交际,也可能 会让话费增多。

学校是不是仅仅在认定贫困学生话费高后就进行处理呢?并非如此。记者从该校学工处得知,再认定结果会 根据学生本人提供手机消费情况、学工处初审、学院调查并出具处理意见、学工处认定等环节。该校电气学院一名辅导员表示,对消费超标的每一位学生,学院除了 直接谈话,了解具体情况,还通过学业导师、班级干部、宿舍舍友等多渠道深入了解其生活学习状况。有不少被“建议降级”或“建议取消”的贫困生,后来并未被 处理,可见学校对此还是十分审慎的。

处理名单不应公之于众

记者发现,在已经公 开的江苏大学《关于公布2015年秋季话费调查处理结果的通知》 附件中,有一份处理名单,包括被取消贫困生资格和降级为一般困难共53人的姓名、年级、 班级、学号、话费等具体信息。对此,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所长张万朋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公示有暴露隐私之嫌,而且对于部分自尊心较强的“事实 贫困生”而言,这是很大的伤害。

“因为造假影响太大,过去的认定方式的确很难再发挥效力。”多年前当张万朋刚进入高 校工作时,曾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生辅导员,他告诉记者:“受学生寻租心理和高校管理信息不对称影响,贫困生认定是各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面临的一个共同难 题。贫困生资格造假这种现象在学生中的影响很坏,不仅让其他学生心生不满,让真正贫困生得不到应有的帮助,还会在学生中蔓延失信的侥幸心态,既然贫困生资 格能造假,奖学金、论文、专利、找工作,什么不可以造假?”

张万朋表示,近年来,国家对贫困生的帮扶力度持续增加, 但贫困生评定的争议却越来越大,好政策在某些地区起不到好效果,值得有关部门反思。“我所困惑的是,十几年前做辅导员时,学生家乡所在地出具的那份很容易 造假的贫困证明,便是贫困生认定的主要依据,为何这么多年频繁爆出争议后,现在贫困生认定的主要依据还是它?”张万朋说,“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出台更为 详细、更加规范的贫困生认定标准和程序,包括建立专业评定模型、学生民主审核评定、综合消费跟踪等,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多重监管。”

■本报记者 赵征南驻苏记者 吴跃龙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