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一个坦荡荡的共产党人
演员董勇饰演的彭德怀。(剧组供图)
■本报驻京记者 周渊
“一部电视剧将彭德怀元帅的艺术形象完整呈现在观众面前,无疑是当代精神文化建设的重大事件。”今天下午,由中国电视艺委会、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政治工作局联合主办的电视剧《彭德怀元帅》 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该剧主创、评论家等集中探讨该剧的主题思想、艺术风格、人物性格、创作经验,共同总结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规律。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评论家仲呈祥在研讨会上表示,作为大写的、完整的人和功勋显著的元帅,彭德怀的形象神圣且具有美感地伫立在屏幕上。“中国屏幕太需要这种形象了,有利于调控中国电视剧生态环境的某种失衡。”
该剧编剧马继红、导演宋业明更是在研讨会上深情宣布,这是他们四十多年军旅生涯的告别之作。
“泥土气息”的故事投射对现实的观照
作为首部全景式记叙彭德怀革命生涯的电视剧,《彭德怀元帅》 的时间跨度从1926年延续至1974年彭德怀去世。创作了多部红色题材影视剧的马继红,曾循着彭德怀的人生轨迹,收集“带有泥土气息”的故事。“他的故事如同天上的繁星,看得见却数不清,稍微把握不好便可能淹没在史料中,我们决定先做减法,着重体现凸显其品德之事。”
马继红表示,在创作中,她有意展现剧本对现实的观照,希望用彭德怀的人格力量感染人。如今改革进入深水区,针对很多干部不作为,电视剧凸显了彭德怀的担当:“在极其艰难的情
况下,他先把担子挑起来再想办法”;针对百姓痛恨的腐败,电视剧有意刻画了他的清廉。正如主题歌所唱:“你走出那么远,还牵着我的心。”
宋业明说,主创人员对这部剧越拍越爱,“即使关机了都不舍得离开剧组”。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著名评论家李准认为,该剧以塑造彭德怀形象为中心,打破了编年体式人物传记容易陷入流水账、功劳簿式的弊病,所有情节都以人物形象的刻画来推动,在彭德怀性格的刻画上实现了新突破。
挖掘“人民情结、坦荡胸怀及担当精神”
作为纪念建党95周年的首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电视剧《彭德怀元帅》一经播出便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收视率一路领先。5月20日首播当晚,该剧便以1.382%的收视率和3.872%的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同时段电视剧中脱颖而出,名列第一。该剧出品方上影集团总裁任仲伦说:“在尽可能坦诚的环境中,用艺术家坦率的创作感性,去完成一个坦荡荡的伟人的塑造。”
解放军报社文艺部原主任、著名评论家陈先义表示,《彭德怀元帅》 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一次创新和突破。“在当前影视界因‘小鲜肉’‘高颜值’而整体困惑时,它奉献的是地地道道硬汉军人的形象。”
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杨胜群认为,该剧以高度的历史真实还原了彭德怀命运多舛的开国元帅形象。特别是在“硬汉”形象的塑造上,对彭德怀的人民情结、坦荡胸怀以及担当精
神作了深层次的挖掘。“对人民的真诚是他最深层的思想和情感底蕴,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选择。”他提到剧中浓墨重彩的一场戏———1933年第五次反“围剿”中,因李德盲目指挥导致根据地失守,彭德怀大骂“崽卖爷田心不痛”,“只有将人民的利益视为高于一切的人,才会说出这样的话。”
仲呈祥指出,彭德怀精神对应了美学学者提出的中华民族美学和中国文艺的两大命题———美指向高远,以及美感注重神圣性。“彭德怀的精神世界正体现了这样一种高远的理念,他一生坎坷,却始终忠于祖国、党和人民,初心不变,愈坎坷愈显现其精神之光彩和高远的境界。”
(本报北京5月31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