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威?太湖之光”创下多个世界第一 超算中国“芯”梦想终成真
“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的监控面板(6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响摄
6月20日,德国法兰克福国际超算大会(ISC)公布了新一期全球超级计算机TOP500榜单,由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神威·太湖之光”以超第二名近三倍的运算速度夺得第一。更令人振奋的是,该套系统实现了包括处理器在内的所有核心部件全国产化。
超级计算机新霸主运算速度到底有多快?全国产化意味着什么概念?中国超算是否已经迈上世界之巅?新华社记者走进负责该系统运营和维护的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为你揭开“神威·太湖之光”的神秘面纱。
运算一分钟相当于地球人算32年
系统的峰值性能125.436PFlops,世界第一;持续性能93.015PFlops,世界第一;性能功耗比6051MFlops/W,还是世界第一。
国际超算大会上传来的消息光看数据让人不明就里。
“简单来说,这套系统1分钟的计算能力,相当于全球72亿人同时用计算器不间断计算32年;如果用2016年生产的主流笔记本电脑或个人台式机作参照,‘太湖之光’相当于200多万台普通电脑。”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主任杨广文介绍,“每一块处理器相当于20多台常用笔记本电脑的计算能力,4万多块再组装到一起,速度之快可想而知。”
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副主任付昊桓介绍,依托“神威·太湖之光”,以清华大学为主体的科研团队首次实现了百万核规模的全球10公里高分辨率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这一成果将全面提高我国应对极端气候和自然灾害的减灾防灾能力;国家计算流体力学实验室对“天宫一号”返回路径的数值模拟结果令人振奋,将为“天宫一号”顺利回家提供精确预测;上海药物所开展的药物筛选和疾病机理研究,短短2周就完成常规需要10个月的计算,大大加速了白血病、癌症、禽流感等方向的药物设计进度……
彻底打破30年技术封锁
30年前,中国的超级计算机用户有一个神秘的“玻璃房”:美国人把一台超级计算机卖给中国,用不透明的玻璃包裹得严严实实,中国技术人员没有授权不得入内。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王兰宁教授至今记得这个中国土地上的“技术飞地”。“全国只有几个有授权的科学家能够进入玻璃房,而且是在美国人的监视下,一旦程序运行完,机器立即被锁回玻璃房。那个所谓的超算速度,在今天看来充其量是一台高性能电脑。”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已逐步迈入独立设计和制造巨型机的国家之列,但却因核心处理器等关键部件与技术的短板只能受制于人,直接导致了我国虽是国外超级计算机“大买家”,却无法拥有匹配的“议价权”。
步入“十二五”,在国家863项目重点支持下,我国超级计算发展不断取得突破。“天河二号”问鼎“六连冠”的同时,在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上,中国制造的名单正越来越长,这引起了美国的警惕。2015年4月,美国政府宣布,把与超级计算机相关的4家中国机构列入限制出口名单。
正是这种封锁带来的激励,让我国下大力气研发全国产化的“神威”系列超级计算机,直至此次登顶国际榜单。
由此,只有5厘米见方的薄块“申威26010”不仅成为“神威·太湖之光”的心脏,也成为我国自主研发打破30年技术封锁的一柄利器。25平方厘米的方寸之间,集成了260个运算核心,数十亿晶体管,达到了每秒3万多亿次计算能力。单芯片计算能力相当于3台2000年全球排名第一的超级计算机。
中国超算离世界之巅仍有差距
这次好消息一出,有人认为中国超算从此“稳稳的”屹立世界之巅了。真的是这样吗?
杨广文表示,“神威·太湖之光”在技术储备、系统稳定性方面与发达国家仍有明显差距。
国家并行计算中心的相关科研人员表示,虽然超算大国都在进行部署,但其中需要解决的技术关键环节非常多,以能耗为例,“神威·太湖之光”一年的用电量达到15兆瓦,相当于3个清华大学的用电量。以现有技术即使能够实现百亿亿次,能源消耗将十分惊人。
更为关键的是,无论速度有多快,发展超算始终是为了“致用”,而这仍然是当前我国超算发展的短板。
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研究员张鉴表示,我国利用超算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期不足,相关商业应用软件仍为国外垄断,在软件研制、应用开发和人才培养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将“制好”优势转化为“用好”优势,才能真正实现对产业创新与升级的带动。
新华社记者 蒋芳 蔡玉高(据新华社南京6月2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