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于信仰的生命,依然能打动今天的我们

2016-06-24信息快讯网

 

原创沪剧《回望》由上海沪剧院青年团的90后演员担纲主演,戏里戏外都是年轻人对革命英雄的“回望”。(上海沪剧院供图)

■本报记者 黄启哲

红色题材剧目串起半个月的纪念演出,上海戏曲人深入挖掘几代共产党员的精神内涵由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举办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演出季”日前推出,演出季为期半个月,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今年新排的3部原创大戏:上海京剧院的 《浴火黎明》 聚焦“红岩”题材;上海沪剧院的 《回望》 改编自 《党的女儿》;上海淮剧团的《铡刀下的红梅》 重新演绎了小英雄刘胡兰的故事。

对党的忠诚,对党的事业的兢兢业业,这些正能量的题材构成了这次演出季的“主旋律”。如上海越剧院根据法官邹碧华先进事迹改编的 《燃灯者》,首演半年后再度上演,依然深受观众欢迎;上海淮剧团的 《家有长子》 和上海评弹团的 《南泥湾》《饮马乌江河》 等作品的片段专场,刚出消息就被许多观众询问售票时间;上海沪剧院在剧场、公园等演出相关“红色题材”的沪剧演唱会和折子戏专场,更是成为市民关注的群众文化项目。这些作品涵盖了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至今的多个历史时期的努力和奋斗,既表现了在前线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也有反映革命战争年代在狱中仍不忘谏言的地下工作者形象;既有当代为司法改革鞠躬尽瘁的法官,也有服务基层的普通农村共产党员。这些作品的主创希望通过新的视角深入挖掘几代共产党员的精神内涵,从而引发当代观众的共鸣。

深挖精神内涵,避免成为套路之作

“红岩题材的作品足有上百部,江姐的形象和绣红旗的片段深入人心,如何写出新意?”接到上海京剧院 《浴火黎明》 的剧本创作邀约后,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编剧李莉,直至“狱中八条”进入她的视野。这是红岩革命烈士留给党的8条谏言,其中对于党内经济腐败、党员生活作风都有警示。李莉说她看到这些史料时真是非常感动与震动,“几十年前,这些深陷黑牢里的共产党员就能提出直贯我们当今现实的严峻问题,令人钦佩。”大量的文献资料让她发现,烈士们语重心长的“最后嘱托”,正是从重庆地下党员被捕的血泪教训中得来的:重庆地下党市委书记刘国定生活腐化投敌叛变,导致大批地下党员被捕。她把这些素材融入了新戏的人物塑造中,诞生了刘国定的原下级范文华这样一个特殊的艺术形象。范文华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他挺住了敌人严刑拷问,却在得知上级刘国定叛变而向敌人屈服,但在狱中目睹同伴面对酷刑仍然坚贞不屈,深深忏悔自责而后重拾信仰,完成自我的救赎。

用当代人的审美回应信仰的诠释

王愿坚的小说 《党费》 曾被成功改编为歌剧 《党的女儿》、京剧 《映山红》 等作品。此次上海沪剧院的改编,选择以现代视角回望历史:上海小姑娘美娅替外婆去江西扫墓偶遇守墓人,从守墓人的口中得知女共产党员黄英用自己的党费购买咸菜和粮食,送给山上的游击队员,坚持与敌人斗争,最后英勇献身。该剧由沪剧院青年团的90后演员担纲主演,可以说,剧中当代青年对革命精神的理解和认同,恰好也是这批青年演员在排演中所走过的心路历程。

找到了精神共鸣点,也要在表现手法上与当代人的审美保持一致。在《浴火黎明》导演王青看来,电视剧《伪装者》节奏快、信息量大和对人物的细腻刻画是可以借鉴到戏曲创作之中的。然而现代戏去掉了程式化的表演套路,如何演绎人物? 这曾让演员们迷茫。京剧演员杨扬在《浴火黎明》中饰演怀有身孕的共产党员邵林,她说:“刚开始读剧本,我认为自己并不合适,我是花旦,过去行当里的很多程式派不上用场。”老生演员、范文华的扮演者傅希如“纠正”了她的观念:“现代戏没有行当界限,如果用行当来演人物,肯定演不好。我们需要破程式,破观念,寻找最贴合人物的表演方式。”傅希如认为关键在于用情感带动表演,此次他大胆尝试以急促的呼吸,喃喃自语等多种情绪的外化动作来展现范文华从愤怒、彷徨、愧疚到坚定的心理情绪变化,塑造出角色的独特性。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