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为何“越反越恐”?
法国南部旅游城市尼斯14日遭遇重大恐怖袭击,一辆冲入人群的卡车将热烈的国庆日烟花秀碾压成一场惨剧。这是不到两年时间内法国遭遇的第三次恐怖袭击。
为什么又是法国? 恐怕这是法国政府也无法回避的问题。
分析人士指出,国际国内矛盾激化促使恐怖分子“里应外合”,是法国面临的最大反恐困境。法国政府需在对外政策上“对症下药”,从根源上化解“越反越恐”的矛盾,方能改善国内安全局势,恢复民众安全感。
恐袭“敢死队”难防
法新社援引警方消息源报道说,从卡车里发现的身份证件判断,袭击者疑似一名31岁突尼斯裔男子,居住在尼斯。
之所以选择在这个时间和地点发动袭击,一是抓住欧洲杯结束后安保防范“松懈”空隙,二是企图打击“自由、平等、博爱”的传统价值观。
尚不清楚袭击者是否在现场有同伙接应。对此,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张利华认为,即便没有同伙,如今一些被极端思想“洗脑”、接受过“准特工”训练的恐怖分子堪称“敢死队”,可能利用手边一切可利用资源制造血案,比如尼斯袭击案中一辆普通卡车成为主要致命“武器”,因而很难防范。“现在的恐袭呈现出隐蔽性高、分散化、小型化趋势,”她说。
针对袭击者疑似突尼斯裔这一信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说,如果最终证实袭击者是来自北非国家的移民,或许就更不难解释为何这次袭击目标地又是法国。
“西亚和北非很多地区之前是法国殖民地,来自那里的不少移民涌入法国,人口比例如今已经占到法国人口十分之一。但受到语言、教育和就业培训等影响,他们在工作和福利上却又饱受歧视,未能真正融入社会,”他说,“极端情况下,一些人可能产生报复心理。”
张利华认同说,穆斯林移民群体的扩大引起法国白人恐慌,激发社会矛盾,也引发穆斯林对法国政府和白人的强烈不满,“这部分穆斯林如果再受极端势力调唆,很容易被拉拢到恐怖分子阵营”。
过于依赖军事打击
除了国内社会矛盾激化,分析人士认为,法国过于依赖军事手段打击恐怖极端组织,同时反恐情报收集能力又较弱,也是导致恐袭频发的原因。
由于法国对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态度强硬,“伊斯兰国”一再宣称,法国为其首要袭击目标。对此,张利华认为,恐袭频发一方面缘于“伊斯兰国”频频制造骇人袭击,另一方面也应促使法国反思自己施行的对外政策。“法国国内紧张的安全形势是否是频繁干涉中东、阿拉伯地区国家内乱导致的恶果? 一味动用军事力量打击恐怖主义是否有效,是否应考虑军事力量之外的办法?”
她指出,相较于法国,德国鲜见恐袭,因为德国对于二战法西斯罪行反思得较彻底,冷战后基本不参与干涉别国内政的行动。德国实际上是接纳中东难民人数最多的国家,却没有因此成为恐袭目标。
王义桅说,法国应尽早推动叙利亚和谈,稳定叙利亚局势,消除乱局带来的恐袭。不过,“鉴于美国在这些地区的干涉政策遗留恶果,要想促和促稳定,单凭法国之力难以实现”。
欧洲继续“向右转”?
再三发生重大恐袭,让更多法国人感到不安全,也使得奥朗德政府威信备受打击。专家认为,如果应对不力,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国家可能越来越保守“内向”,助长极右翼排外情绪,导致右翼势力在整个欧洲继续抬头、上升。
法国的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去年5月在欧洲议会选举中获得25%的选票和24个议席,超过社会党和共和党这两大主流政党。该政党严控申根、反对接纳难民的政策迎合了一部分民众心理。国民阵线主席玛丽娜·勒庞当前在民意调查中领先,成为2017年总统选举热门人选。
王义桅说,恐袭危机下,奥朗德的社会党执政能力面临巨大考验,而右翼势力却可能借危机上位。“明年法国总统选举即便不是勒庞当选,也可能是其他右翼势力,他们会重新以强硬手段来应对威胁和挑战。”
张代蕾 海洋(新华社供本报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