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遁的老地名在等合适的机会复出
当高耸的楼群取代陈旧的街巷,当前辈如数家珍的老地名不再被年轻人提起,社会发展对于老地名保护,真的水火不容吗?“保护老地名的最好方法就是利用。”市规土局地名处处长俞德鸣说,老地名虽然在新版地图上不留痕迹、在原址不见踪影,但它们被珍藏在老地名数据库里,等待合适的时机复出。
今天下午,由市测绘院策划的“地图文化之旅——上海地图中的地名沿革”展览在上海书展推出,选取了时间跨度从1905年至2016年的52幅地图。值得一提的是,1905年的“上海局界图”作为市测绘院的“镇院之宝”首次与观众见面,这份手绘地图底色泛黄,上面标注的地名与现在有很大不同,以“界”、“图”等字样来命名。
去年,闸北区与静安区合并为新静安。通过1917年、1954年、2014年和2015年的4张地图,人们能清晰地看到两个区的历史关系及行政区划的变化。在1917年的《上海南北区市全图》上,位于市区北部的闸北又称沪北,跨静安、虹口、普陀三个区,南起苏州河、北至广中路,东大宝山路、河南北路,西至曹家渡、光新路一带,面积约20平方公里。解放后,1956年、1958年、1962年和1978年,又有多个区域划入闸北区。2015年11月,静安区、闸北区合并成新静安,使其成为又一个跨苏州河两岸的行政区。
随着旧城改造、新区开发等建设进程,原有的聚落形态改变,随即诞生新的地理实体,地名作为一种可再造的文化产品,同样发生着变化。如果北长浜还在的话,那么马勒别墅就是名副其实的河景房了,也就没有如今繁忙如梭的延安中路——由北长浜填埋而成。同理,洋泾浜、泥城浜、周泾浜,分别是延安东路、西藏北路、西藏南路的前生。古今中外一直不变的地名十分罕见,数千年不变的仅有河北邯郸等地。
老地名没有被遗忘。俞德鸣透露,建造新路,首先会到老地名数据库里找,如果原先的路名没有被占用,又比较合适,会考虑沿用原来的路名。目前上海正在进行第二次地名普查,在此基础上开展老地名保护工作,使每一个老地名的来龙去脉都标注清楚,确保城市的记忆、文化不会因此消失。对于现存的老地名,主要结合历史街区、路网格局的保护进行,继续散发城市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