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粟美术馆将迎来开馆大展 新视角挖掘海老

2016-08-18信息快讯网

刘海粟美术馆将迎来开馆大展 新视角挖掘海老-信息快讯网

经过3年多筹建、5个月试运行,位于延安西路、凯旋路口的刘海粟美术馆新馆将于明天迎来开馆大展《再写刘海粟》。展览首次全面梳理刘海粟波澜壮阔的艺术人生,全面展示其最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和珍藏,并尝试从一个新的视角书写这位中国新美术运动的拓荒者、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此次展览将展至9月25日。

艺术人生梳理

大展分为“走向后印象”“兴学·游欧”“开启中国气象”“写生·西湖”“随遇而安的画室”“艺海藏珠”六大部分。100件展品以多媒体、多角度展现海老多姿多彩的艺术人生。展览还第一次还原刘海粟在1980年代接受采访的讲话原声和电影、自我回忆叙述,以及绘画示范。

刘海粟的人生不守陈规,不落窠臼,还被誉为艺术的“破坏者”、“叛徒”。从中国第一所美术专科学校的创立到中国第一本美术杂志《美术》的创办,从人体写生模特的使用到实行男女同校,从十上黄山到晚年的泼墨泼彩画法研究,无不显示出他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刘海粟美术馆馆长朱刚表示:“《再写刘海粟》的‘再’字,包含着重新书写、重新审视、重新解读、重新构建等多层含义,是在此前展览和学术研究的基础上,以最新的学术语境为背景,从新的视角和方法来挖掘刘海粟。”今年是刘海粟诞辰120周年,如此“再写”,是对海老璀璨艺术人生的回顾,也是对其一生执着的艺术追求的再现,更是对海老美育理想、文化信念、创新精神的传承。

临摹作品亮相

此次展览一大亮点,是刘海粟欧游期间的临摹作品首次集中展出。1929年至1935年期间的两度欧游,使刘海粟可以直面西方艺术的经典,他通过频繁参观博物馆和临摹经典原作,增进了对西方绘画精神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绘画技法。他临摹过法国自然主义绘画、浪漫主义绘画直到后期印象派绘画,比较系统地学习了法国近代绘画技法。

1929年至1931年首次欧游期间,刘海粟住在巴黎拉丁区罗林旅馆四楼的一间小屋,经常到卢浮宫临摹。他先后临摹了意大利威尼斯画派提香的《基督下葬》、法国自然主义画家米勒的《拾穗者》、柯罗的《珍珠少女》、后印象派画家塞尚的《缢死者之屋》等名画。

刘海粟临摹作品《但丁之舟》在本次展览上的亮相值得关注。作为法国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的代表作之一,原画创作于1822年,收藏于巴黎卢浮宫。刘海粟临摹的画作甚至超过了原作的尺寸————长210厘米、高270厘米。“这幅作品是这次展览中为数不多的非馆藏作品。”朱刚介绍说,海老对这幅画十分中意,生前一直挂在自己的寓所中,为了这次大展,刘海粟家属特意提供给馆方。

古画珍藏展出

此次大展的最后一部分叫“艺海藏珠”,这四个字是刘海粟93岁时的自题,恰好用它来指称他毕生的古画珍藏。

他的第一件重要收藏品始于1919年,为“后梁关仝(传)的《溪山幽居图》”,当时他25岁。《溪山幽居图》可以说是海老最喜欢的收藏品,伴随他度过了70多个春秋。刘海粟的收藏止于1957年,为金代李早的《回部会盟图》。其古画收藏以清代作品最多,计有136件近200幅。

刘海粟收藏中国古代书画,不是仅仅为了做个收藏家,通过古画收藏的不断丰富,他对中国传统绘画也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通过临摹研习古画,从中吸收了丰富的艺术营养。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