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特尔特下狠药治毒品顽疾

2016-08-29信息快讯网

 

一名菲律宾瘾君子向当局自首后,手带“杜特尔特禁毒运动”腕带,举手宣誓永不接触毒品。

 

一些民众在菲全国警察总部外模仿在禁毒运动中被杀害者,抗议法外制裁。均东方IC

自6月30日上任以来,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一直致力于打击菲国内的毒品犯罪活动。虽然他采取的“非常”手段广受争议,但在多数菲律宾人看来,这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警方的反毒效率之高、成效之显著,远不是过去6年能比的。

据菲媒体报道,杜特尔特上任不到8周,有近2000名涉毒嫌疑犯被杀,其中有700余名是因拒捕而被警方击毙,另有近70万毒贩为求活命而自首。当然,这与杜特尔特竞选时许下的豪言还相差甚远。杜特尔特在竞选时曾承诺,要在当选后的6个月内杀掉10万名罪犯,彻底解决菲律宾的犯罪问题。

非常时期的“非常”手段

在杜特尔特看来,毒品犯罪对于菲律宾来说,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在本月21日召开的记者会上,他表示菲律宾约有300万名吸毒者,毒品已是如同“全国性流行疫病一样的危机”,作为总统,他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因此,面对这一存在多年的顽疾,杜特尔特不得不下狠药。

一是鼓励民众成为“义警”,对毒贩进行“法外处决”。这也是最受争议的一项措施。受政府某种程度的“许可”甚至“鼓励”,民众发现毒品交易后可随时随地将毒贩杀死。因此,在菲律宾媒体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报道:某地发现一具尸体,尸体上衣口袋中有一纸条,上面写着“我是毒贩”。

而近日,菲律宾社会上又开始流传政府雇佣女性杀手来暗杀毒贩的传言。分析人士指出,在菲律宾反毒这个问题上,“义警”执法的优点和缺点都体现得淋漓尽致。一方面,人人执法使毒贩面临强大的社会压力和精神压力,能有效打击毒贩的嚣张气焰,减少毒品交易;而另一方面,缺乏对“义警”的监督和规范,将对警方的正常办案造成干扰。因为你不知道被法外处决的人究竟是毒贩,还是被谋杀的以及被谁杀的。

二是公布涉毒名单震慑幕后保护伞。8月初,根据政府机构的调查,杜特尔特对外公布了一份涉及毒品犯罪的公职人员名单,其中包括了数名法官、数十名现任及已卸任的市长、镇长,以及近百名军警人员。杜特尔特强调,如果名单上有人是被冤枉的,他个人会承担全部责任。而如果名单上的人员一旦被证实有罪,将受到严惩。消息一出,果然有人自首。虽然也有分析指出,这份名单中有人已经过世,或者不在现职多年,名单缺乏准确性和权威性。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撕破脸皮”公开涉毒“黑名单”的做法极大地震慑了毒品交易幕后的那些保护伞。

而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7日援引菲警总监德拉罗萨讲话报道,杜特尔特手中还有第二份“黑名单”。至于第二份涉毒名单何时公布,德拉罗萨表示只有杜特尔特才有权做决定。

手段“简单粗暴”引发争议

杜特尔特看似“简单粗暴”的铁血禁毒措施一出,即引起西方及人权组织哗然。本月18日,联合国人权高级专员办公室发表声明,联合国应对菲律宾的“法外处决”和“杀戮行径”表示谴责。

而杜特尔特也毫不示弱,21日凌晨主动在家乡达沃召开记者会予以回应。面对西方记者的挑衅质疑,杜特尔特愤怒了。他说,“美国警察射杀黑人,不令人震惊吗?轰炸叙利亚和伊拉克、轰炸社区,杀死医院里的小孩和老人,这叫什么?”

针对联合国的批评,杜特尔特回应说,“那就退出联合国好了……”他还反讥,联合国无力解决全球饥荒,任由恐怖主义蔓延,在叙利亚和伊拉克毫无建树,居然还有功夫担忧毒犯的生命安全。

不过,在23日有记者追问杜特尔特关于威胁退出联合国的言论,他却表示自己当时只是在开玩笑,强调联合国不应干涉菲律宾内政。

菲律宾犯罪率下降了约一半

菲律宾国内民众对杜特尔特的反毒战争却是一边倒地支持。据菲律宾媒体民调显示,杜特尔特上任后一个月,菲律宾犯罪率下降了约50%,他目前拥有超过90%的民意支持率。铁血总统的强硬措施不仅为菲律宾带来了一股“政治清流”,也为民众生活带来了安全感。在记者生活的街区,现在也能随处看到年轻人在街上玩着智能手机,这在以前恐怕是不可想象的。

在反毒问题上,杜特尔特还寻求与中国的合作和支持。8月下旬,在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和菲华社人士推动下,菲国家警察代表团顺利访华。两国就警察反毒品训练、情报交流计划和装备援助等事项开展了相关合作。中国驻菲律宾大使赵鉴华日前对菲媒表示,希望在中菲合作打击犯罪的协调安排中,加强专注打击毒品犯罪的内容,升级成一项双边协议。

(本报马尼拉8月28日专电)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