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墨香,艺术先生来到村委会

2016-08-29信息快讯网

 

苏金成在大场镇葑村村委会的工作室内义务教孩子画画。本报记者赵立荣摄

本报首席记者 樊丽萍

走进宝山区大场镇葑村村委会,从村干部到门口的保安、扫地的阿姨,记者一提起“苏老师”,大家都觉得像是有人来找自家的熟人,亲切得很,热情指路。

“苏老师是在大学里教画画的,但有空的时候他总在这里,教我们附近的小孩画图,好人啊!”“苏老师是文化人,字写得好,人也和气。今年过春节,他给我们很多村民写了春联”……

人们口中的“苏老师”,是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苏金成。3年前,苏金成把自己的一间工作室搬到了葑村村委会。他的到来很快产生“魔法效应”:小画室常常人气爆棚,前来讨教问题的访客络绎不绝,很多村民竟因为他而喜欢上了中国传统文化。

村委会来了一位“文化人”

苏金成执教的上海大学宝山校区,离大场镇葑村村委会有3公里多一点的路程。

201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葑村村委会主任陈慧琴结识了苏金成,她灵机一动,发出邀请:村委会正好有一间闲置的房间,可以改造成一间画室由苏金成入驻,希望他每周抽点业余时间,教葑村的村民书法绘画。

陈慧琴在社区一线工作近30年,这则提议事出有因。这几年,随着宝山大场镇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葑村的村民们纷纷从破旧的老屋搬进了窗明几净的新楼房。但是,居住条件虽然大大改善了,业余的生活习惯一时难以改变,很多村民除了散步、看电视,常常靠打麻将打发时间,文化生活相对贫乏。

苏金成一口答应。

随着工作室的开张,慢慢地,村里有了变化。最初,光顾村委会工作室的是住在附近的一群孩子,从学前班到小学低年级的都有。每周上一次画图课,苏金成自掏腰包,给孩子们买了各种颜料、画笔,义务教画画。

在苏金成的工作室,孩子们被教导着发挥自己想象力去画画,至于一件物品画得像不像,则不是学画的目标。“幼儿绘画最主要的功能,是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是从事美术教育多年的苏金成信奉的理念。

“我的孩子在苏老师这里学了一个学期画画,画过游乐场、海洋、动物园,已经画得很不错了。”在苏金成的工作室,一位送学的家长告诉记者。让她高兴的是,如今女儿平时没事在家,也会拿起蜡笔画图,“说明孩子确实对绘画产生了兴趣”。

小手牵大手,每次送孩子来学画的时候,不少家长也因为村委会里浓浓的墨香,开始和苏金成闲聊。有的向他请教孩子的教育问题,有的请教书画,有的和苏金成聊收藏、聊中国传统文化。再后来,附近的村民听闻苏老师为人和善,也一个接一个地来到工作室,大家都争相认识这位“在上海大学教书的先生”。

“阳春白雪”乐于亲近“下里巴人”

在常人心中,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间似乎总隔着一道杠杠。很多人不明白,一名从事书画教学与研究的大学老师本该喜静,为何要花这么多时间和“农村人”呆在一起? 在苏金成身边,不少朋友曾委婉地提醒:“有这闲工夫和村民聊天,不如钻研学问,提升书画技艺。”

但苏金成听不进这些,他的心意正好相反:“我从来不觉得知识分子就高高在上。”

除了喜欢交朋友,和村民投缘的另一个原因,也和苏金成的专业有关。民间美术是他一直关注的研习方向。苏金成说自己是被民间美术内在的气质所吸引。“民间美术的作品多是喜庆的题材,哪怕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很辛苦,但是无论是年画还是剪纸,民间艺人在创作作品的时候,从来都保持着一种乐观、开朗的态度。”

这种乐观豁达、期盼明天生活更美好的精神,对如今的苏金成来说,有着更多的认同感。苏金成告诉记者,在葑村工作室开张一年多后,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打乱了他原本平静的生活。2014年上半年,他被确诊患有暴发性肝衰竭,该病死亡率高达七成,必须立即进行肝移植手术。

“以前我总认为,自己从小身体底子就很好,又有书画的一技之长,凭借自己的能力,生活不成问题。”苏金成感慨地说。当时他治病的医疗费高达100多万元。关键时刻,是苏金成的师友、包括葑村在内的大场镇的相识或不相识的友人,自发捐款,齐心帮他渡过了这道难关。

“苏老师病了,都做大手术了,今后还会回到村里教孩子们画画吗?”很多村民心里既惋惜又抱着一丝惦记。

苏金成在调养半年多后,又出现在葑村的工作室。今年春节期间,他写了很多春联送给周边的村民和敬老院的老人,一个“福”字,就写了两三百回。在得知七宝老街需要修一座居民通行的桥正在募捐后,苏金成捐了自己的字画参加义卖。

苏金成获得了“宝山好人”的荣誉称号。乐于推广传统文化,愿意为丰富群众的生活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热衷公益事业造福他人,在苏金成看来,每一个善举都如微光一般,看似微小,却可以温暖他人。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