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黑色链条”追踪

2016-09-08信息快讯网

近日,多地电信诈骗事件引发广泛关注。“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电信诈骗之所以容易得手,首先是通过高校、政府平台以及商业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大量个人信息被肆意买卖,另一方面是虚假的来电显示号码具有极强的欺骗性。

高校信息泄露严重,企业泄露的个人信息也不可小觑

“个人信息泄露严重的当属高校。”猎豹移动安全专家李铁军说,有些部门和单位自身又因数据管理意识薄弱或数据库安全防范较弱,很容易泄露信息。

因管理人员意识薄弱引起的泄露,在大学表现得特别突出。其中,QQ群可以说是最没有技术含量但“有效”的渠道。记者通过QQ聊天软件输入“艺术”等院系简称,未受到任何阻拦,便直接加入一个名为“12级艺术设计”的QQ群,从群内信息看,该群属于烟台大学。

记者在群内找到3份直接标明“名单”的文档,在“建筑特困和助学贷款毕业生名单”中,姓名、毕业院校、身份证号、手机号、贷款金额等信息暴露无疑。另一份毕业生还款确认名单中,还能找到同一个人的还款金额、疑似还款日期等。

企业泄露的个人信息也不可小觑,这些数据与个人资产结合得更紧密。如京东、淘宝等购物平台掌握客户网购订单,中航信等公司掌握航班机票信息,各种手机理财App拥有个人金融账号等。哪怕只有一条信息被诈骗分子利用成功,都会造成财产损失。

深圳前海征信公司信息安全总监戴鹏飞曾梳理网购订单的4大环节,发现有13种信息泄露的可能,包括商家环节的内部倒卖、病毒攻击、信息被监听,用户环节账号被盗,物流环节被“内鬼”倒卖,电商平台环节的内部倒卖、系统漏洞等。

以“对诈骗是否有帮助”为定价标准

“泄露的个人信息大多用于诈骗。”李铁军说,黑客或内鬼拿到最新数据后,会通过QQ群、论坛等途径倒卖给使用者,已经形成了“黑产业链”。

记者向数据倒卖者询价发现,个人信息会以“对诈骗是否有帮助”为标准定价:一手的、隔夜的京东网购订单数据可卖到每条7元以上,但10天后只能卖每条3角钱,“时间久了,货都到客户手里了,就没法行骗了”。

“个人身份证、住址等基础信息最不值钱,有时打包出售的几千万条身份信息,平均一条只需几厘钱。”李铁军说,这些基础信息可以从不同渠道获得,泄露得多,被转卖得也多。

侦查技术足以应对诈骗案,关键是多地多部门协作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电信诈骗中最常见的虚假来电显示号码应加强监管。据了解,目前,篡改来电显示或虚假电话号码产生的渠道主要包括:一是电信企业开展的语音专线业务对主叫号码未经核验,给不法分子篡改电话号码提供了可乘之机;二是不法分子非法经营VoIP电话并提供改号服务,可以随意设置来电显示号码;三是国际来话中的虚假主叫号码;四是通过伪基站发送短信息并随意设置虚假的发送号码。

工信部9月6日表示,将对虚假诈骗电话进行重点源头整治,要求电信企业确保主叫号码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同时面向全国手机用户提供国际来电的甄别和提示服务,以提高用户防范意识。依法加大对利用“伪基站”等开展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惩戒力度。

业内人士认为,防范电信诈骗需要公安、金融、电信、司法等多部门参与,统筹协作,从强化个人信息保护、推进电信卡、银行卡实名管理、规范身份证件使用管理,提升个人防范意识和公安机关侦破能力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

“目前的网络侦查技术已经足够应对个人信息泄露、电信诈骗等案件,关键是要多部门、多区域联动。”李铁军说。

新华社记者 许晟 高亢 邵琨(据新华社北京9月7日电)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