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初步建成生态大港
本报讯 (记者张晓鸣)到2020年,上海将基本建成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昨天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交通委发布《“十三五”时期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主要内容。
据介绍,海港枢纽方面,上海港将继续巩固国际枢纽港地位,初步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大港,集装箱年吞吐量预计达到4200万标准箱左右。空港枢纽方面,将巩固提升亚太航空枢纽港地位,旅客年吞吐量预计达到1.2亿人次左右,货邮年吞吐量达到400万吨以上,航班年起降88万架次左右,力争机场中转旅客比例达到15%以上。集疏运体系方面,将基本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快捷高效、结构优化、与全球枢纽节点地位相匹配的现代化航运集疏运体系,四级及以上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到260公里,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力争达到50%以上。现代航运服务体系方面,基本建成国际航运服务中心,以航运交易、船舶检验、海事法律、航运咨询、海事教育培训、船员劳务六大业态为重点,争取集聚与培育10-20家知名航运服务企业。航运金融方面,将基本形成金融机构集聚、金融产品丰富、金融交易活跃的航运金融服务体系,实现航运融资额、船舶交易额、航运金融衍生品交易额、资金结算额、航运保险额较快增长,初步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运融资、交易、结算、保险中心。邮轮产业方面,将建成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邮轮母港之一,争取12-15艘邮轮以上海港为母港运营,增加邮轮访问艘次,邮轮旅客年发送量达150-200万人次。
《规划》提出十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一是进一步提升海空枢纽能力。推进洋山深水港四期、外高桥港区后续项目建设,实现港区功能调整与泊位结构优化,完善深水港布局规划。推动上海地区军民航空空域结构优化,提高航空枢纽空中、地面综合保障能力,提升航空枢纽服务功能和品质。
二是继续完善集疏运体系。提高长江口深水航道通过能力,推进高等级内河航道高标准贯通,推动长江集装箱运输服务标准化和市场一体化,拓展水水中转业务。优化外高桥地区路网,改善铁路与港区的衔接。完善浦东、虹桥机场周边地面公交布局,提高机场与市中心、长三角地区连接效率。
三是发挥航运服务集聚区的效应。以外高桥、洋山-临港、北外滩、陆家嘴-洋泾、吴淞口、虹桥及浦东机场周边地区为载体,建设各具特色的航空、航运服务集聚区,发挥航运服务业集聚效应。
四是做大做强现代航运服务业。引导港航企业转型升级,推进航运服务业扩大开放,吸引各类航运组织和功能性机构在沪集聚。促进船舶交易、船舶登记、海事仲裁、航运咨询以及临空服务业发展。
五是发展航运金融业。提高航运融资及资金结算能力,逐步形成航运融资中心和资金结算中心。促进航运保险机构在沪发展,推动航运保险产品创新。探索航运金融衍生品业务创新。完善航运金融中介服务体系。
六是促进邮轮产业发展。完善邮轮“一港两区”设施和配套服务,建立邮轮码头服务标准,推进邮轮船舶供应和口岸服务便利化。支持组建邮轮公司和配套服务企业,积极开发邮轮航线产品,研究建立支撑邮轮产业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
七是推动绿色、安全航运发展。支持港区、机场设施设备节能改造,推广港口岸基供电、机场桥载能源等设备应用。实施长三角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区试点,研究提高上海港水域船舶油品标准,推进清洁能源船型应用。建立健全海空安全运行保障系统。
八是推动智慧航运功能发展。建设国际性示范电子口岸,推进航运大数据建设,搭建海事综合性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推进智能化港口建设,提高空港物流信息化水平。
九是培育航运文化。充分利用黄浦江两岸资源发展多种航运文化产业,发展航运会展业,打造世界一流的航海博物馆,发展航运文化旅游和娱乐项目。
十是加强航运人才引进和培养。完善航运人才引进配套政策。加强海运、航空重点学科建设,开展跨专业、复合型高级航运人才的培养,完善邮轮人才教育培训制度,建设上海船员考试评估示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