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师 不做思想的“二道贩子”

2016-09-20信息快讯网

作为教师 不做思想的“二道贩子”-信息快讯网

作为教师,职责不是复述知识或“拯救”学生,而是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作出自己的选择。

1953年的美国,时代正处于转变与矛盾之中——女权呼声日渐强烈,主流社会却期望二战中迈出家门步入社会的女性回家重操“妇”业。风气开放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研究生凯瑟琳·沃森,怀揣带去改变的梦想,前往当时“最保守的大学”——卫斯理学院(以下简称“卫斯理”)教授艺术史。作为老师,在这里也有各种规矩要遵守:不能喧哗,不能有男性访客,甚至不能吃热菜……但让她吃惊的不是这些繁文缛节,而是她的学生们——除了她们的聪明,还有与她们的年轻极不相称的保守。她鼓起勇气,向学校、学生发出挑战。

【镜头一】

学习不是复制别人

第二堂课,凯瑟琳不再“屹立”于讲台,走到阶梯教室后面,坐在离学生们更近、同一视角的台阶上,放映了一幅又一幅艺术作品,里面甚至包括自己小时候送给母亲的画,请学生们谈自己的看法。面对教材上找不到的内容,失去标准答案撑腰的学生们即便在“没有什么回答是错误的”鼓励下,依然张口结舌,无所适从。有人提出质疑:“这是艺术吗?谁判定这是艺术?艺术有标准吗?”于是,这三个由学生提出的问题成为凯瑟琳接下来带领大家一起探索、解决的主题。她引导学生们打破既定的条条框框,“透过画面去看,让心灵为新的思想打开一扇门”;鼓励学生们独立思考,让照搬专家理论的全A高材生琼考试得了C。凯瑟琳的课堂自此总是游离在课本边缘,现代艺术、人生、人性……才是不变的议题。她的课程只是为了激发学习兴趣,共同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镜头二】

画出自己的《向日葵》

一次校外教学时,凯瑟琳带着学生冒雨来到正在布展的现代艺术展厅。抽象的现代艺术作品引起了学生的不解和抱怨;而凯瑟琳只是走到画前,专注地感受画家的笔触和作品所表达的信息。“帮我个忙,也帮你们自己个忙,别说话,去看。你们不用写任何作业,甚至不用喜欢它。你们只需琢磨它。这是今天唯一的作业,完成后请自便。”

学生们逐渐学会感受作品后,凯瑟琳为她们讲授梵高:“他画他感觉到的,而不是看到的”“没有渲染,没有伪装,纯粹的真实”;虽然“人们并不理解他的作品,在别人看来似乎是孩子气、粗糙的”,梵高却“拒绝为大众品位而改变自己的理想,拒绝妥协”。她拿出当时流行的一种绘画套装,只要按照说明书上的步骤一步步填色,几分钟就能完成一幅梵高《向日葵》的高仿品。凯瑟琳让学生们自己做出选择:是画出自己心中的《向日葵》,还是完成一幅高仿品。当期末千姿百态的《向日葵》出现在办公室时,这位坚强的女教师落泪了。她帮助学生们逐渐明白,不仅要保持一颗对外在物质敏感的心,更应该留一颗敏感的心对自己,了解自己的感受,关注独有的那个“内心世界”。

【镜头三】

直面理想,选择人生

在20世纪50年代保守的卫斯理,读书不是为了职业发展,不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好,仍然只为了嫁人。学院为这些最聪明的女生们准备的授课内容,却都是为将来的婚姻做准备,其教学目标正如一位教师向学生所宣称的那样:“几年以后,你们的唯一职责就是做贤妻良母。”甚至连学院的传统活动也围绕姻缘打转,例如,女生们盛装参加滚圈比赛,仅是为了校园里流传的“胜者将第一个结婚”的彩头。

凯瑟琳大胆地向为上流社会生产“主妇”的学院风气发起挑战。她给有深造想法的学生博士项目申请书,鼓励她除婚姻之外追寻自己的梦想。面对学生认定“妻子”是自己“生来注定担当的角色”时,她怒不可遏,在课堂上以一幅幅女性作为男性与婚姻附庸的广告和海报唤醒学生:“上大学是为了什么?在帮丈夫熨衬衫时,吟咏两句乔叟的诗句?用物理课上学到的知识计算每块肉馅糕的体积和重量?……”她希望学生们明白,她们可以成为未来领导人,而不是未来领导人的妻子。在凯瑟琳的感染下,学生们勇敢地对人生方向作出忠实自己的决定。连最保守的新婚学生(保守的校友会主席的女儿)贝蒂也终于不再伪装自己有幸福的婚姻,决定离婚。

新学年再度来临时,面对校委会对继续聘任提出的约法三章,凯瑟琳毅然选择离去,绝不妥协。就像影片中学生贝蒂所说的那样,“她留下一个榜样,让我们睁眼看世界”——作为教师,职责不是复述知识或“拯救”学生,而是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作出自己的选择。

链接

卫斯理学院是美国第一所特许设立的女子文理学院,是著名的七姐妹学院(与当时清一色男性的常春藤盟校相平行)成员之一。它与哈佛、麻省理工两所曾经的“和尚”大学毗邻,优秀的卫斯理女生往往成为两校男生热烈追求的对象。影片中好些女生的男友都是哈佛男生,两校也有撮合才子佳人的春季嘉年华活动。当然,如今的卫斯理女生并不藉此沾沾自喜,定位自身。她们更多视自己为独立、自信、成熟、成功的现代女性,挂在口头上的是:卫斯理“不是一所没有男人的女孩的学院,而是一所没有男孩的女人的学院。”

据说,学院有不成文的规定:男子不得在卫斯理学院担任任何领导席位。这一点在学生组织里实现起来自然没有难度——作为女子学院,根本找不到男生任职。难得的是,从院系、部门领导到校长,全是女人,并且自建校百年来一直如此。好不容易到1972年终于有位男性代理校长,还不幸在第一天视察学校时于钟楼被闪电击中,当即去世。

这所在校生不足2500人的著名女校,规模虽小,却是美国最富有的大学之一(截至2011年6月,其捐赠基金达到15亿美元)。这里先后走出的著名女性包括:美国第一位女性国务卿马德琳·奥尔布赖特,美国第67任国务卿、第42任总统夫人希拉里·克林顿,还有中国昔日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宋庆龄、宋美龄,以及著名作家冰心,等等。

推荐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