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神秘的巴国之谜

2016-10-04信息快讯网

 

探寻神秘的巴国之谜-信息快讯网

 

探寻神秘的巴国之谜-信息快讯网

4000多年前,在我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以刚勇尚武著称的族群——巴人(或称巴族),周朝时被封为“巴子国”(通常简称“巴国”),然而2000多年前,它们却神秘地消失了。但是,史书对巴人、巴国的记载语焉不详,更多的是推测和传说。

曾闻名于先秦的巴人和巴国,在长江流域创造了怎样的可与中原文化媲美的古老文明?近日,由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联合四川、重庆、陕西、湖北、湖南五省市12家文博单位推出的《寻巴——消失的古代巴国》 展览,以巴的文献资料和巴文化考古及研究成果为依据,集中展现了巴文化的特质和一批综合研究成果,近200件(组) 文物引领观众探寻巴文化的历史发展之谜。该展览将持续到今年12月30日。

4000多年前,在今湖北、重庆、四川、湖南、贵州和陕西等地生活的这个远古族系,被称作巴人或巴族。他们骁勇善战,得山水之灵性,借鱼盐之利而闻名于先秦。古代巴人在长江流域创造了可与中原文化媲美的古代文明。在夏朝巴人被称为“巴方”。殷商中叶商王武丁时代,商人同巴人发生战争,巴国最后战败,被迫向商王朝纳贡服役。周王朝建立后,分封了71个诸侯国,巴氏被封为子国,通常简称“巴国”。公元前316年,巴国为秦所灭,其文化逐渐融入中原文化体系,成为华夏文明长河中的一条涓涓细流。

众多遗址的发现,带来惊喜也带来更多的猜测

记者在展厅看到,柳叶形的青铜剑、荷包形的青铜钺、改装的巴式铜剑、巴蜀图语青铜钺……这些造型奇异的随葬兵器,闪烁着战国时代的刀光剑影,体现出巴人彪悍尚武的民族气质。

据了解,春秋末叶到战国晚期,古代巴国的青铜文化发展到高峰,青铜器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地方特色鲜明突出,许多青铜器上刻有巴的符号。研究表明,陕西城固县宝山遗址出土的青铜人面具,器型独特,很可能是巴人歌舞时戴在脸上的器物,而青铜双头蛇纹戈,则是巴人图腾的一个例证。记者看到,展出的巴蜀图语青铜钺上,有虎纹、手心纹、花蒂纹等巴蜀图语。而重庆市巫山县李家滩出土的铜三羊尊,则是迄今巴人故地所见最早的大型青铜容器。

湖北省长阳县的香炉石遗址、陕西省城固县的宝山遗址;重庆市云阳县的李家坝遗址、开县的余家坝遗址、涪陵区的小田溪遗址、九龙坡区的冬笋坝遗址;四川省宣汉县的罗家坝遗址、渠县城坝遗址……上世纪以来,这些巴人重要遗址的相继发现、发掘,历史上神秘的巴人、巴国随之进入专家们的研究视野,每一处遗址的发现都带来惊喜,也带来了更多的猜测。

在面积3万平方米的湖北香炉石遗址中心区域,考古出土夏、商、周时期的石器、陶器、骨器、铜器等近万件,一批巴人墓葬被发现,特别是近年来清江两岸大量巴文化遗址、遗物的发现,表明“巴人起源于清江”之说不无道理。

全长42厘米的一件商代卜骨,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卜骨之一,它出土于湖北香炉石遗址。令人兴奋的是,这里出土的卜骨制作材料“新颖”,大多是用鱼类的鳃盖骨制作而成,而不是过去人们所用的牛、羊、猪的肩胛骨,这在我国卜骨发展史上前所未有。

一件通高25.3厘米、通长46.4厘米的商代特罄,引起记者注目。这件“猪形卷云纹铜罄”,整体呈板状猪形,它的脊部饰有凤鸟,两侧分别饰有对称的10个乳钉纹和云雷纹。据介绍,其高音至少有D(E)、F(G) 两个音,10个枚的高音不一。

“它的发现,改变了我国古代只有石罄、玉罄的传统认识。这种形态的青铜特罄,在我国有明确出土地点的罄中,还属于首次发现。”据讲解员介绍,罄历来都是用石或者玉雕刻而成,悬挂在架子上,击之而鸣。

罗家坝遗址的发现改写长江上游人类文明史

重庆市开县面积5万平方米的余家坝遗址内,相继发现130多座墓葬和一批木制葬具,这是继重庆涪陵区小田溪遗址墓葬群之后,发现的又一处级别较高的巴文化遗址。

史书《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巴国先王陵墓多在枳。”重庆市的涪陵区在古代被称为“枳”,而近年来在小田溪遗址发掘出三个战国时期的巴王墓葬,从中出土192件文物,证实了史书记载,也为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一位考古专家告诉记者:“罗家坝遗址,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末发现的面积最大的古代巴人中心文化遗址,其价值震惊了世界!”该遗址位于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地处秦、楚、巴、蜀文化交界,总面积70万平方米。

他说,在此前的几十年,考古工作者还没有找到一处像这个遗址这样公认的、大规模的古代巴人中心遗址,它同四川广汉三星堆、成都金沙遗址一样,改写了长江上游的人类文明史。

记者了解到,该遗址出土的众多巴人墓葬、文物,以及首次发现的许多器物,堪称独一无二的稀世珍品,是最具历史、文化价值和观赏性的文物群体之一。

“巴渝舞”遗风犹存

汉代初期,巴渝舞被刘邦引进宫中,成为宫廷乐舞,既供宫中观赏,也接待各国使节,还成为王朝祭祀乐舞和天子丧礼乐舞。三国曹魏时,巴渝舞被更名为“昭武舞”,西晋时把“昭武舞”又改名为“宣武舞”。唐代时,巴渝舞仍为宫廷乐舞之一。唐代以后,巴渝舞从宫廷乐舞中消失。

记者了解到,尽管如此,今天在民间,巴渝舞巴人遗风犹存,四川东部巴人后裔的踏踢舞、摆手舞、腰鼓舞、盾牌舞,就是巴渝舞的流变。现在的薅草锣鼓、花鼓调、船工号子、翻山铰子等,都与巴渝舞密不可分。

(本报西安10月3日专电)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