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艺术魅力点缀假日生活

2016-10-06信息快讯网

昨天上午,中华艺术宫南广场入口等待观展的人群蜿蜒数十米长。又是一个“大客流”日,这一天中华艺术宫总计接待观众2万多人次。今年“十一”长假期间,看展览与看电影、看演出一样,正成为申城观众乐享假日的一种生活方式。

开馆4年,黄浦江两岸的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已然成为申城文化地标。随着今年8月刘海粟美术馆新馆的正式开馆,上海更是形成“三足鼎立”的公立美术馆新格局。

展现多元世界艺术魅力的“时间停留———世界艺术大师马库斯·吕佩尔兹艺术展”“智利艺术大师何塞·万徒勒里作品展”,跨界服装、雕塑、影像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叶锦添:流形”艺术展、深度挖掘梳理申城美术资源的“再写刘海粟”大展等等。记者昨天走访了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刘海粟美术馆,留意到“十一”长假期间仅这3家美术馆大大小小的展厅内,呈现的高水准艺术展览就多达近20个。

世界艺术令人目不暇接

中华艺术宫开馆时间一到,很多观众直奔0米层17展厅而去,那里在举办“时间停留———世界艺术大师马库斯·吕佩尔兹艺术展”。这位艺术家享有“德国新表现主义大师”之名。可真当他们面对这位艺术家的作品时,却流露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神情。

“这画也太随意了吧!确定不是把颜料盘给打翻了?”

“好像是画在瓦楞纸板上的,你看,纸板中间还破了个洞!”站在一幅名为《淋浴房Ⅱ》的作品前,梁先生和他的女朋友嘀咕了好一阵子,显然,他们有些“蒙圈”。艺术院校的大二学生小马则是特地从南京赶到上海看这个展览的。他告诉记者:“亲眼看到德国新表现主义流派代表艺术家的原作和在网上浏览他的作品,感觉完全不一样。”

与这一展览相隔不远的19展厅,正在举办的是“智利艺术大师何塞·万徒勒里作品展”,近40幅作品洋溢出爽健、奔放甚至带些神秘、魔幻色彩的拉美风。

在创意磁场放空大脑汲取能量

在黄埔江畔的“大烟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叶锦添:流形”艺术展吸引了不少年轻观众。

循着白色的中式拱门步入展区,像是走进一个充满张力的戏剧舞台,曳地的透明帷幕似将现实甩开,三面投影环绕,流动的影像和变幻的声响配合,营造出浸入式的整体氛围。

来自松江的林小姐毫不讳言对于叶锦添担任艺术指导的多部影片的喜爱。看到一件咖啡色底印有暗花的旗服,她很是激动,转头问同伴,“这件衣服是不是章子怡在《卧虎藏龙》里穿过的?”

用以呈现电影 《卧虎藏龙》《赤壁》《夜宴》、舞台剧《孔雀》《郑和1433》等珍贵服装原件的模特道具始终面目模糊,服装本身却又精致至极———只见线团、羽毛、发丝、蛇皮、水晶等各种媒材被叶锦添游刃有余糅合在他的“新东方主义”设计理念之中。这是人们熟悉的叶锦添。

展览现场,2件高达6米的人形装置“lili”则又让人看到叶锦添的另一面。其中之一身着时尚的牛仔服,戴着墨镜,随意地坐在椅子上,有观众直言“很亲切”。

很多观众冲着新馆本身而来

刘海粟美术馆新馆特意将开馆大展“再写刘海粟”延期,迎来“十一”长假。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观众是冲着有“浦西最美美术馆”之称的新馆本身而来。这座建筑的设计立意取自刘海粟一生“为师为友”的黄山“云海山石”,远望如同巨石磐于云海之上。在馆内兜上一圈,不少人都对开馆大展赞不绝口。这一展览不仅以艺术作品本身说话,还以照片、录音、录像、模型、实物、互动装置等多种方式展示。难怪有人感叹:“这不正是对海老创新精神的最好诠释?”

展览甚至复原了刘海粟曾经在复兴路寓所的局部。只见西式壁炉台面上,并置着东方的石制佛像、青花瓷花盆,让人恍然大悟海老的贯通中西不是没来由的。画架就在窗前,架上的画正是《复兴中路雪霁》 ———海老在家中推窗远远望见的景致。执起墙上的耳机,耳边响起的则是海老中气十足的声音:“我来看西洋东西,我也研究中国的东西,接受西洋的东西来创作我们现在需要的新中国的东西……”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