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沉默的季前赛折射CBA尴尬

2016-10-07信息快讯网

■报记者 谢笑添

过去一周,温哥华见证了凯文?杜兰特的勇士首秀,狂热的巴塞罗那人被拉塞尔?维斯布鲁克的招牌飞扣点燃,而承载着中国球迷往昔情怀的休斯敦火箭也将在本周末于上海迎接申城球迷的欢呼。利用季前赛的舞台,NBA“掌门人”亚当?萧华肆意展示着联盟全球化的宏伟蓝图。然而,当篮球迷们感慨着漫长的休赛期终于过去时,却很少有人注意到,在距离乌鲁木齐约莫260公里的小城乌苏,CBA季前赛也已悄然打响。

这并非是中国篮球乏人问津,即便是这有着浓厚模仿痕迹、于球队们而言又无关痛痒的季前赛,亦曾有不少球迷问及过其转播渠道。只是,答案却一如往年———手握电视转播权的央视无暇顾及,网络转播商搜狐与PPTV未曾将其列入转播计划,而此前曾一度公布网络直播地址的乐视则受制于新媒体版权,只能将比赛投放于其品牌旗下的互联网电视终端。若无意外,今夜揭幕的彬县及丹阳赛区赛事,尴尬仍将延续,折射出的则是CBA联赛在商业开发与联赛宣传中的盲目与乏力。

来年这个时候,CBA联赛与盈方的合约即将到期,在如今这个赛事版权价值呈几何式增长的时代,中国篮球势必将迎来第一份天价版权的出现。然而,面对这近在咫尺的巨大商机,CBA联赛真的准备好了吗?

近在咫尺的天价版权

与大洋彼岸的职业联赛不同,选址于职业体育资源匮乏的篮球“荒漠”,是CBA季前赛的一贯思路。此举对于扩大联赛影响力的意义不言而喻,也是中国篮协对联赛发展依然存有抱负与野心的最好证明。然而,从过于偏远、交通条件糟糕的场馆位置,到无法满足转播要求的硬件资源,过去数年的CBA季前赛,盈方与中国篮协的企图心却似乎停留在了对各城市二级承包商的竞价之上。

谁都明白,竭泽而渔终究只能一时,中国篮协也曾为推动各队以主力阵容出战季前赛付诸努力,但在转播权、场馆环境等问题上,却始终秉承着非其管辖、无能为力的态度,而作为全权代理的盈方亦未展现出借此扩大联赛影响力的意愿。如果说如今这萧索凄凉的季前赛有什么值得欣慰的话,或许也唯有那因版权问题而被叫停的网络直播。过去,在任何关于CBA联赛的讨论中,版权保护似乎是被忽略的词汇。无论是否持有版权,任何网站都能使用比赛的实时数据以及赛后剪辑的视频资源,即便偶尔被控侵权,所需做的也不过是删除而已。

版权保护的无力深深伤害着CBA联赛的品牌价值,所幸,如今的它正身处最好的时代。在中国体育产业看似汹涌的洪流之中,体育赛事版权资源的匮乏却难以在短期内改变。作为或许是中超之外国内最具价值的职业联赛,曾有媒体预估CBA联赛的商务开发权(包括但不限于版权) 价值同样能达到每年十亿元的数量级。无论这一预估准确与否,这场即将于明年一触即发的版权之争,势必将引发包括乐视体育、盈方中国、体奥动力在内的多家业内巨擘的一场混战。竞争之下,一份价值远超以往的版权合约的诞生,几无悬念。

联赛改革能否顺应时代

就在去年,除了上海、广东、北京等少数球队外,大部分俱乐部依然还需以动辄百万元的价格购买地方电视台的黄金档直播,而坐拥所有场次转播权益的央视付出的价格也不过是将将百余万元。对于习惯于逆向付费的CBA联赛而言,天价版权的出现意味着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

现在正值体育产业巨头们布局的最好、或许也是最后机会,而顶级赛事版权的匮乏也无疑会进一步促成CBA版权的“溢价”,但倘若要持续开发其商业价值,如今的CBA联赛显然无法满足需求。

四个月的短暂赛程,意味着CBA的品牌曝光度、转播收看人次等方面存在着天然的短板。此外,当NBA的周边产品或影像资料在全世界热卖时,向来以其为发展目标的CBA联赛,其版权却几乎没有任何二次营销的价值。事实上,CBA也曾有过类似尝试,通过将转播公司制作的精彩集锦向各地方电视台置换广告时间,并将其统一转交给代理公司进行贩售,但回笼的资金却少得可怜,只能勉强填补制作与信号传输的成本,以及给予各电视台的劳务费。其中,既体现了联赛影响力的不足,亦暴露了其商业开发的不力。

对于CBA而言,一切都亟需改变。就在季前赛开打前一周,曾引发无数争议的CBA公司终于迎来了首次股东大会,这一中国篮球里程碑式事件将引发的究竟是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抑或只是又一次“雷声大雨点小”的“行为艺术”,仍犹未可知,却多少引发了业内关于改革的些许遐想。其中,最受关注的话题就是CBA版权的售卖形式———究竟是延续以往将赞助商权益与版权打包出售,抑或效仿NBA、FIBA的模式,将其拆分为二,分别售卖给善于商业运营与拥有丰富转播资源的不同公司。

就实际效果而言,符合“专业公司做专业事”理念的后者更能顺应时代的需求,CBA季前赛如今的荒凉局面即是前车之鉴。只是,在中国篮球的历史上,任何改变的背后都少不了不同利益诉求间的激烈角力,改革的步伐能否迈开唯有等待时间证明。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