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张锐成堂吉诃德式悲剧

2016-10-11信息快讯网

 

移动医疗大热的背景下,可穿戴设备、远程轻问诊、在线预约挂号与支付等医疗服务相继问世,改变着现有医疗的模式。(资料照片)

■本报首席记者 唐闻佳

刚过去的“十一”假期,对移动医疗的创业者来说太不平静。“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的突然离世,给这个过去5年本就大起大落的行业蒙上一层前途不明的阴影。10月6日,张锐因心肌梗塞去世的消息传出,从被认为是谣言,到辟谣,再到有关张锐“创业犹如打麻将”“教你快速识别心梗”等创业故事、医学科普刷屏朋友圈……对试图“改造”中国现有医疗体系的创新创业者来说,这些其实都不重要。他们关心的是,大家能由此真正关注到医疗健康领域创新创业的艰难,从业者的理想、探索和不灭的热情,“别让张锐真成了堂吉诃德式的悲剧”。有人这样对记者说。

“我是小学生”,医疗创业路不好走

10月6日晚9点多,张强医生在朋友圈更新了一篇刚写的文章 《张锐别走,您欠我一次私聊》。“我是一个不轻易落泪的人,一是外科医生的职业缘故,二是我有钢铁般的信念。这次,却没能控制住……因为我们一同走在艰辛的创业路上,一样拥有自己的梦想,一样面临和必须跨越无数个挑战和困难,一样承受着探路者的孤独和漫长煎熬。”张强写道。

张强原是上海东方医院的医生,近年来,他更为人熟知的抬头是中国首家医生集团创始人、中国医生自由执业代表人物。他在朋友圈敲下的这段话有种医疗创业人“惺惺相惜”的意味。

这天,张强还贴出2015年10月的旧文《在移动医疗面前,我是小学生》。他说,移动医疗一定是未来方向,但医生群体在移动医疗面前还是“小学生”,需潜心学习研究。就在张强2015年推出这篇文章时,张锐随即在朋友圈转发,并配上评论:“在几千年让人敬畏的医疗面前,我是小学生”。

两个自称“小学生”的大佬,道出的是医疗行业创业创新之艰难。

“原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医生宋冬雷、原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医生于莺,离开体制创业都曾轰动一时,但创业哪这么容易。于莺为创建综合门诊中心奔命一年,被唱衰无数次。他们还都是医生出身,再看‘春雨’的张锐、‘丁香园’的李天天,每每说起创业,都是一肚子苦水。”一名移动医疗领域的创业者向记者直言,“大健康”“移动医疗”是投资界的当红热词,可资本狂欢的背后,大家逐渐悟出一句话:医疗创业,概念很热;医疗创客,水深火热。

医疗健康创业走出资本狂欢之后

医疗健康业创业,到底难在哪?在一次创新分享会上,张锐谈到“春雨”上线以来的经验和心得:他始终在“找人、找钱、找方向”三方面奔命。这其实是任何一个新鲜事物诞生初期的标准状态。

2011年,“春雨”上线,确实代表着一类新型现象级公司。“春雨”和“丁香园”“挂号网”(微医集团)“好大夫”等平台,后来掀起了我国移动医疗领域的第一波浪潮。

这些新公司对标的大多是美国的移动医疗。当时全球范围内移动医疗很热,中国的这群新创公司也用轰轰烈烈的方式宣告了诞生记:2014年,“春雨”获得5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创下当时国内移动健康领域的最大单笔融资。2015年,“挂号网”获得C轮3亿美元融资,刷新国内健康领域单笔投资最高数值,成为国内首家跻身“独角兽俱乐部”(估值达10亿美元以上的初创企业) 移动医疗公司。

该时期,以移动医疗为代表的健康类创新公司在我国百花齐放。比如,女性经期App“大姨吗”,比“春雨”晚上线一个月,就在“春雨”2012年完成800万美元B轮融资后不久,“大姨吗”获得1000万美元的融资。

可走到2015年,资本寒冬来了。“春雨”“挂号网”“丁香园”等移动医疗名牌企业,老是登上“被倒下”名单。最有名的莫过于2015年一篇《论春雨医生的倒掉》,该文认为“春雨”开办线下诊所是线上模式行不通后寻求的解决办法。

尽管种种“被倒下”传闻被认为是创业生态中恶意诋毁、攻击的副产品,但抛开这些,移动医疗走出资本狂欢后确实需要解决一个根本问题:如何找到有效的盈利模式。

“创业本身要面对模式的思考、人才的稀缺、资本的紧缺等问题,何况移动医疗创业触及传统医疗体系。”有健康产业观察人士对记者说,在现有体系下,希望通过移动医疗建构一种新的医患关系、未来医疗新模式,很不容易。

解决“错配”,标杆意义如何放大

近两年,无论是“春雨”“丁香园”,还是微医集团,都在尝试多元化平台。今年以来,“春雨医生”已开展了包括海外就医、药企合作在内的多项新的业务,“丁香园”的“丁香诊所”逐渐开出,微医集团更是开出我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

如今回头看,这些新创公司有一个共同点:开创性地利用互联网手段,解决医疗资源的“错配”问题。比如,通过在线咨询,为全国各地的患者匹配“对的医院”“对的科室”“对的医生”,提高医患双方和整个医疗系统的效率。

“互联网+”医疗确实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效果。以“春雨”为例,用户已突破3000万,拥有近50万注册医生,是中国最大的在线问诊咨询平台之一,每天有30万人次在“春雨”上咨询健康问题。再看去年11月刚成立的乌镇互联网医院,短短数月,乌镇互联网医院的日均接诊量已经达到2-3万人次,这家医院背后支撑的是微医集团上的7200多组全国医学专家团队,都是全国三甲医院里的大牌专家。

“线下有哪家医院能汇集这么多专家,每天能达到这么海量的接诊量?”近日,乌镇互联网医院院长张群华在上海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互联网支撑的医疗平台无形中打造着“超级医院”,将有限的医生资源放大,打破了地域的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丁香诊所”,还是乌镇互联网医院,都开始走到“线下”,与传统医疗机构开展多形式合作。从提供在线预约、挂号,到更深入地参与医疗本身,医疗创新企业从医疗服务外围走向医院“墙内”,这能否成为该行业的变现点、突围之路,令人期待。

如今看这些医疗新创公司,创业者无不例外都有自己或目睹别人“就医难”的经历,希望对现有医疗模式有所改变。如同“大姨吗”创始人柴可所言,梦想还在,还有无数个疯狂和勇敢的“春雨”,为他人的健康而努力。张锐的离开,不会成为改变的休止符。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