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为抑郁症患者找到病根

2016-10-25信息快讯网

本报讯 (记者姜澎)科学家终于首次精确定位发现,抑郁症患者的脑功能异常区域位于大脑眶额皮层。这一成果由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冯建峰教授领衔来自英国华威大学、牛津大学、西南大学等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合作团队完成。该成果首次精准定位抑郁症患者脑功能异常区域,极有可能为目前抑郁症的治疗带来革命性的突破。

此次研究结果发现,与抑郁症显著关联的区域位于大脑眶额皮层,该区域中涉及奖赏以及非奖赏功能的脑区呈现相反的异常模式。

据冯建峰教授介绍,研究团队通过联合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采集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抑郁症静息态脑影像数据,开展了长达数年为“抑郁症寻根”的国际联合攻关。研究发现,抑郁症能够影响部分非奖赏功能相关的脑区———外侧眶额皮层,并且这些区域与自我功能相关的脑区连接增强。这一发现将有助于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抑郁症病人会经常有失落和沮丧的情绪以及强烈的个人挫败感。

同时,抑郁症患者与奖赏相关的功能脑区———内侧眶额皮层,与负责记忆的脑区连接减弱。这一连接的减弱有可能影响患者对愉悦记忆的储存与提取。该研究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抑郁症的病理机制,为当前抑郁症临床治疗技术如精神药物疗法以及认知行为疗法等带来新的变革。

相关成果以题为 《内侧奖赏与外侧非奖赏功能相关的眶额皮层在抑郁症中的异常模式》发表在《脑》杂志上。

该研究成果被《科学世界报道》、《全球新闻》、《今日心理学》等海外几十家媒体予以焦点报道。《今日心理学》 认为,“该研究是一项突破性进展,为抑郁症患者找到了病根”。

冯建峰教授领导的这支国际合作团队,长期致力于发展脑影像的统计分析方法,寻找精神疾病的致病机制。该团队提出的全脑关联分析方法,实现了包括自闭症、精神分裂症等常见精神疾病的病根定位。未来,该研究团队还将发起国际脑科学数据字典合作计划,与世界最大的多尺度数据库开展数据共享,建立重大脑疾病多模态多尺度数据(遗传、神经、影像、行为和环境等)国际标准化采集规范。“我们正在利用全维度、多中心的生物大数据,发展一系列新型智能算法,期望在脑重大疾病寻根中,取得更大的突破,为人类造福。”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