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钢:作曲家需要多在生活里泡

2016-11-02信息快讯网

“作曲家需要多在生活里泡”

——访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作曲家叶小钢

“采风是创作的开始,作曲家需要多在生活里泡。”在第十次文代会召开前,刚从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采风归来的叶小钢,对记者如是说,“好作品是用脚写出来的。音乐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采风,包括对当地风土人情的熟悉,对当地民歌和乐器的熟悉,对于作曲家创作来说尤为重要。”

“目前,真正高水平的音乐作品不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具有国际水准的作品比较少,另一方面是老百姓真正喜闻乐见的作品不多。一个是高大上不够,一个是接地气不足。”叶小钢说。接地气与高大上是相互促进的。叶小钢的很多作品,就有着浓郁的中国风格,里面嗅得到乡间小路上的清新空气,看得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风景。

叶小钢资料图片

日前,首届北京肖邦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在京落幕,由叶小钢创作的《纳木错》和汪立三创作的《民间玩具》两首钢琴曲,成为本届比赛指定演奏曲目。

叶小钢曾五进西藏,对西藏音乐和宗教艺术都很熟悉。他以纳木错湖为蓝本创作的钢琴作品《纳木错》,早在2009年就在美国演出,随后在全球各地的音乐会上也多有演出,影响很大。叶小钢认为,这次入选国际比赛的必弹曲目,既反映了中国现代音乐创作的成熟,也有利于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有些灵感,你只能在当地找得到。”叶小钢说,“我曾经创作了一个电影叫《天上的恋人》。我到了广西。你要不到那个地方去,你不感受那湿漉漉的空气,看见树叶一碰就往下掉水,那种音乐是出不来的,那种水汪汪的东西不能凭空而来。一方面有感觉上的东西,另一方面还要有技术上的东西,因为音乐是技术性很强的艺术。你要表现那种潮湿的感觉,你必须得多体会,然后你才会在作品的和弦里增加很多韵味。”

除了教学、采风、创作,以及日常行政事务,叶小钢总要抽出时间推进“送校歌计划”。为西部地区写校歌,在他看来不仅仅是一份文化工作,同时也是为西部山区的孩子带去美育的重要契机。这几年,在教育部、文化部的大力支持下,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家协会等机构纷纷加入叶小钢发起的“送校歌计划”。“在偏远山区和贫困地区,一些孩子根本没机会接受音乐等教育。”叶小钢说,“我们的艺术家应该努力让孩子们获得更多学习音乐的机会。”

©2014-2025 dbsqp.com